截至2025年8月5日,针对我区近期发生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疾控专家的有力指导下,XX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动员、周密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效的防控措施。当前,疫情传播风险已得到初步遏制,整体态势趋于平稳可控。为全面总结经验,查摆不足,明确方向,特将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疫工作总体情况
(一)疫情基本态势
本次基孔肯雅热疫情于2025年7月下旬在我区首次被发现。7月21日,我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例。随后,病例数量呈现短期内的局部聚集性增长。截至7月24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增至6例。面对疫情发展,我区防控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各项措施迅速落地。截至8月3日,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4例。
从疫情特征来看,本次疫情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地理分布相对集中,病例主要分布在XX街道和XX街道的部分社区为精准划定疫点、实施分区分类管理提供了明确指向。二是病例均为轻症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关节疼痛为主,经过及时规范的医疗救治,患者病情稳定,无一例重症或死亡病例报告。三是传播途径清晰,为典型的蚊媒传播疾病,主要由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这为我区将蚊媒控制作为核心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应急响应与组织领导
疫情发生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的XX区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治、流调溯源、环境整治、宣传教育等多个工作专班,构建了集中统一、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
在组织领导层面,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即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责任,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控格局。区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对重点街道、重点社区、重点场所的防控工作进行不间断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指令和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同时,我区迅速启动了“1335”快速反应机制,即1小时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行病学调查启动,3小时内完成疫点范围划定和初步处置,3天内完成疫点及周边区域的第一轮蚊媒应急控制,5天内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以下,确保了疫情处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防疫实践举措和好的做法
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区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监测预警,实现“四早”闭环管理
一是加强疫情与病媒监测。全区各级医疗机构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加强对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患者的排查和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可疑病例。同时,区疾控中心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全区范围内,特别是重点街道和场所,加密布设蚊媒监测点,动态评估蚊媒密度与病原携带情况,为风险研判和干预措施调整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二是规范医疗救治准备。我区及时向社会公布了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名单,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重点学习《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和相关诊疗方案,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院内感染控制要求。此外,定点医院提前储备了充足的诊疗药物和带有纱窗纱门的隔离病房,保障了所有确诊患者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隔离治疗。三是快速流调与隔离。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流调队伍迅速行动,查明感染来源与传播链条,精准划定疫点范围,并指导患者严格落实居家或住院防蚊隔离措施,有效切断了“病人-伊蚊-健康人”的传播链。
(二)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参与根除孳生地
我区深刻认识到,控制蚊媒是阻断基孔肯雅热传播的根本手段。为此,区爱卫办牵头,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国卫生运动新高潮。一是发布全民行动倡议。区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多次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通知,号召全区市民立即行动起来,开展“清积水、灭蚊虫”的统一行动,形成了“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的良好氛围。二是聚焦关键环节,清除卫生死角。行动重点是“翻盆倒罐清积水”,彻底清理房前屋后、阳台、天台、地下车库等区域的闲置容器、废旧轮胎、花盆托盘等小型积水,从源头上杜绝蚊虫孳生。三是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号召,迅速下沉到村(社区)一线,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4日,仅市级下沉支援力量就组织了739人次深入我区重点村居,与基层工作人员一同入户宣传、清理积水、整治环境,极大地推动了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创新病媒控制手段,探索科学综合防治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XX市XX区关于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报告(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340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