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25-08-13 07:03:52 122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在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总结我县近年来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同志,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县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生态环境分局、供销社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以及部分农业企业、合作社代表。刚才,*镇、*街道和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分享了成功经验,也提出了务实举措,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大战略意义

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长期以来被视为废弃物,甚至成为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但从资源属性来看,秸秆是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富含碳、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在能源、饲料、肥料、工业原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农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事,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看,秸秆随意焚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秋收、春耕时节,部分农户为图省事,将秸秆就地焚烧,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还容易引发火灾,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生态环境部门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我县秋收期间,因秸秆焚烧导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PM2.5浓度短时上升至78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2倍。而通过秸秆离田再利用,既能从源头上减少焚烧行为,又能降低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结构。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所在的*镇,近年来通过秸秆回收利用,全镇秸秆焚烧火点数量从2019年的32个下降至2023年的2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提升至92.3%,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从农业绿色发展角度看,秸秆综合利用是构建循环农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县农业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必然趋势。秸秆作为天然的有机肥料,通过粉碎还田、堆肥发酵等方式回归农田,能够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据县农业农村局检测,*镇连续3年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8%提升至2.3%,每亩地减少化肥使用量15公斤,粮食亩产平均增加30公斤。同时,秸秆作为饲料原料,经过青贮、氨化处理后,能够提高牲畜养殖效益,减少饲料成本。县周边的养殖合作社,利用秸秆加工青贮饲料,每年可节省饲料成本80余万元,养殖效益提升20%以上。

从农民增收致富角度看,秸秆综合利用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过去,农户处理秸秆不仅要投入人力物力,还可能因焚烧面临罚款;如今,通过企业收购、合作社加工等模式,秸秆变成了致富草。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以每斤0.3元的价格收购稻草,按每亩地产生秸秆500斤计算,每亩地可为农户增收150元。该合作社每年回收稻草近5万吨,覆盖我县及周边县区3万余农户,累计为农户增收1800余万元,同时还为当地提供了50余个就业岗位,年支付工资140万元,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从产业转型升级角度看,秸秆综合利用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目前,我县秸秆利用已从简单的还田、焚烧向加工制造、能源转化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了草制品加工、生物质发电、有机肥生产等特色产业。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草帘、草支垫等产品,不仅供应陕川甘地区的铁路运输企业,还远销至新疆、内蒙古等地,年销售额达800余万元。*县引进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每年消耗秸秆10万吨,发电1.2亿千瓦时,实现产值1.5亿元,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问题,又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发展。

二、客观总结我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成效与不足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将其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客观看待、认真分析。

(一)工作成效显著,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和市场拉动,我县秸秆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23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85万亩,产生秸秆总量约62万吨,综合利用量达53万吨,综合利用率提升至85.5%,较2019年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其中,秸秆离田利用量18万吨,占总利用量的34%,形成了还田为主、离田为辅、多元利用的格局。

二是利用模式不断创新。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出了多种秸秆利用模式,既有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社+经纪人+农户草制品加工模式,也有镇的秸秆还田+有机肥生产循环农业模式,还有街道的秸秆青贮+畜牧养殖种养结合模式。特别是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以来,通过与陕川甘地区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建立稳定的产销渠道,年回收稻草5万吨,加工草制品3.5万吨,成为我县秸秆离田利用的典型代表。

三是收储体系初步建立。围绕秸秆收、运、储、加等环节,我县逐步构建起以企业和合作社为主体、经纪人参与的收储网络。目前,全县已建成秸秆收储点28个,配备秸秆打捆机、运输车等设备120台(套),发展秸秆回收经纪人150余人,基本实现主要种植区秸秆收储全覆盖。*镇依托收储点建设,实现了秸秆田间打捆运输到点集中加工的一体化流程,每亩秸秆收储成本降低20元,效率提升40%。

四是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设备购置补贴和收储体系建设。2023年,共为26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发放设备补贴18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200万元;对秸秆离田利用量超过1000吨的主体,给予每吨30元的奖励,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县农业农村局联合科技部门,开展秸秆利用技术培训20余场次,培训农户、技术员3000余人次,提升了秸秆利用的科技水平。

(二)问题挑战并存,制约秸秆利用水平提升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呈现南强北弱、东高西低的特点,南部*镇、*街道等农业主产区,因合作社带动能力强、收储体系完善,秸秆利用率超过90%;而北部山区乡镇,由于地块分散、交通不便,秸秆利用率仅为65%左右,部分偏远村庄仍存在秸秆随意堆放、焚烧现象。2023年秋收期间,生态环境部门查处的12起秸秆焚烧案件中,有10起发生在北部乡镇,反映出区域间工作推进的差距。

二是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目前,我县秸秆利用仍以初级加工为主,草制品、青贮饲料等产品占比达80%,而高端利用如生物质材料、生物基化学品等几乎空白。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虽然规模较大,但产品仍集中在草帘、草绳等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2022年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该合作社利润率从12%下降至8%,反映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是收储成本高、市场化机制不完善。秸秆体积大、密度小,收集、运输、储存成本较高,据测算,每亩秸秆从田间收储到加工点的成本约80元,其中运输成本占比达60%。由于缺乏稳定的市场需求和价格机制,部分企业和合作社存在旺季抢收、淡季停收现象,导致农户对秸秆出售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镇一位农户反映:有时候合作社收秸秆的时间和我们秋收时间对不上,要么没人收,要么价格太低,还不如自己处理省事。

四是科技支撑能力不足。我县秸秆利用技术多停留在传统方式,缺乏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例如,秸秆还田多采用简单粉碎方式,腐熟速度慢,易引发病虫害;秸秆能源化利用中,生物质发电效率较先进地区低58个百分点。同时,从事秸秆利用技术研发的专业人才匮乏,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职从事秸秆研究的技术人员仅3人,难以满足技术创新需求。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357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