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档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5-08-13 07:03:52 123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在全市档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档案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落实全省档案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市委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刚才,几个单位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各有特色、各有亮点,听了很受启发。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前期的调研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在服务大局中客观看待档案工作的

近年来,全市档案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可以说,档案事业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贡献度越来越高。

一是服务中心大局的成效更加彰显。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自觉将档案工作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展现了新作为。无论是重大活动、重点工程的档案保障,还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精准对接,档案部门都留下了坚实的身影。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城乡规划发展等工作中,档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决策参考和凭证依据,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市XX局作为全省首家审计数字档案室试点单位,高标准建成了智慧化数字档案室,实现了审计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智能化,为提升审计监督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服务人民群众的路径更加多元。全市档案系统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档案开放和开发利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市档案馆建成了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面向全市800余名档案员开展专业培训,有效提升了队伍的数字化能力。依托在X查档等线上平台,实现了档案查询掌上办”“就近办,去年以来累计服务群众3372人次,满意度达到100%,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市房地产管理档案馆馆藏37万卷档案的数字化率已超过95%,实现了房产档案的文本电子化、权属整合化、查询智能化,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档案工作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三是自身基础建设的根基更加牢固。各级档案部门不断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档案治理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会上交流的XX区、XX市、XX县档案馆,在档案资源进馆、数字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等方面都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XX集团在企业档案管理创新方面也作出了有益尝试。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全市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标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这些问题,在刚才的会议通报中已经点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基层基础依然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档案领域同样存在。部分单位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不够,馆库设施陈旧、设备落后,档案安全存在隐患。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不高,制度执行不严,收集、整理、归档等基础业务环节还存在不少薄弱点,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二,资源整合仍显不足。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信息壁垒和数据鸿沟,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合力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化,部分单位事企分离、职能划转,导致档案归属和管理责任不清,档案移交进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系统性、整体性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第三,数字转型进度滞后。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突出的挑战。虽然部分单位如市XX局、市房地产管理档案馆等在数字化方面走在了前列,但从全市整体来看,数字化进程总体偏慢,存量档案数字化率亟待提高,增量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一些单位的数字化,还仅仅停留在扫描上网的初级阶段,距离真正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智能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在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如果我们跟不上节奏,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陷入被动。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全市档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359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