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众多新的挑战。
2019年以来,延安市融媒体中心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遵循,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弘扬延安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在守住传统媒体主阵地的同时,加快拓展互联网新兴阵地,积极推动市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不断提升市级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延安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近期,我们就新时代市融媒体中心打造人才队伍、推动媒体融合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人才队伍现状
2019年9月,延安市融媒体中心由延安日报社、延安广播电视合整合成立,2020年3月29日正式揭牌,是我市唯一集“报网台频微端”为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
中心设置班子成员7人,其中党委书记、主任1名,副书记、总编辑1名,副主任2名,副总编辑3名。中心下设行政、采编、经营三大板块,共计13个综合部门25个业务板块,实行A、B岗管理,其中A岗27人,B岗42人。
1.按人数分:干部职工552人,其中在编233人、其他临聘人员319人;
2.按性别分:男304人,女248人;
3.按年龄分:35岁以下199人,36-40岁97人,41-45岁76人,51-55岁71人,56岁以上36人;
4.按学历分:研究生16人,本科284人,专科135人,中专以下110人;
5.按职称分: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127人,初级职称113人。
二、存在问题
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全员覆盖的详细调研,查找出媒体融合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克服的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结构断层明显。年龄结构方面:中层干部年龄偏大,干部成长流动缓慢,年轻干部偏少,新老交替显现出较为严重的“断层”现象。学历结构方面:中层干部和整体队伍学历普遍层次低,第一学历本科及以上占比小,新闻专业人才少之又少。
2.创新意识不足。没有理念更新和思维突破,媒体融合不可能成功。市融媒体中心拥有一支政治坚定,传统媒体业务优良的媒体队伍,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这支队伍思想保守、思维固化的问题愈发显得突出,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员非常稀少,全媒体时代下新闻宣传应具有的新采编理念、新表达方式十分欠缺。
3.本领恐慌严重。融合改革以来,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常态化开展岗位培训和师徒结对活动,人才队伍素质有所提高。但还存在传统媒体人才多、新兴媒体人才少;职工总数多、业务人员占比少;管理人员多,一专多能人才少等问题,干部职工本领恐慌普遍存在,短期内难以跟上改革的节奏和步伐。
三、解决措施
为更好适应时代需求,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作为地方党媒,要破旧立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完善人才选拔新制度,注重在岗位上练兵、在竞争中锤炼、在实践中培育,全方位、多角度地遴选行家里手,努力培养有全媒体思维、会全媒体技能、懂全媒体表达的“五星级”复合人才,实现由传统媒体到全媒体“升级提档”。
(一)打开大门,招纳“紧缺型”人才
强化人才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力内生力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围绕提升自身发展的自主力、内生力,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全媒体人才队伍。
1.打开大门选人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面向社会,加大急需、紧缺的新媒体技术人才和新闻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四年来,延安市融媒体中心累计组织8批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招聘和高层次紧缺型人才招聘,为媒体融合补充42名高素质专业人才。
2.打造生态育人才。以服务新闻人才的价值发挥和自身发展为目标,深入打造“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干事平台;健全完善“以实绩论英雄”“凭能力定岗位”的管理机制,出台“启明星”品牌创建、“三比三看三亮”竞赛活动等,让更多的采编人员特别是青年人才有干劲、有奔头。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调研报告:以人才融合助推媒体融合的延安路径——以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实践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669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