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作为全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全市发展贡献农业担当是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近期,我深入洛川国家级苹果产业园区部分企业和镇街村组,对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调研,在理清发展现状、把准问题短板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化苹果产业体系,为提升全市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光添彩有了一些新思考。
一、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
总体来看,通过70多年的接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持续的延链补链强链,洛川苹果基本形成了集研发链、种植链、仓储链、加工链、物流运输链、电商营销链、社会化服务链、果畜循环链为一体的“八链同构”产业体系,初步具备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特质和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要求,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3年,洛川苹果综合产值超过140亿元,品牌价值突破800亿元,对全国苹果产业发展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科技研发成效明显。成立了国家级苹果产业科创中心,设立4处院士工作站,建成槐柏苹果研究院科创中心,高校科研力量和本土专家“土洋”结合,累计集中攻坚21个科研课题,芽变选育等3个课题转化成效明显。审定形成了“洛川苹果的生产技术标准”,新培育出秦蜜、秦脆、洛川一号、洛川二号等一批特优品种,洛川苹果“三品一标”基本成型,种源控制取得实质性进展,标准化生产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是矮化密植势头良好。我县自2017年起鼓励引导群众对亩产在3000斤以下的残败果园进行挖改,大力推行黄土高原节水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因地制宜推广“以株代亩,统分结合”生产方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机械化使用率。目前,全县建成矮化密植园14.6万亩,亩产由乔化果园的4000斤提高到8000斤,实现了面积不增、产量翻番,苹果矮化密植建园已经成为群众新建园主导模式,洛川苹果实现了有序接替、迭代升级。
三是冷库仓储体量稳定。采取政府补贴、集体资金注入带动个企自建、村企联建,全县建成203座冷气调库,单体库1623个,冷藏能力达68.3万吨,拉长了苹果销售周期,满足了群众就地就近入库、错峰溢价销售。其中,最大的果库集中区位于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冷藏能力18.7万吨;全县196个行政村中102个村建有冷库,镇(街)便民服务驻地中心村库容近50万吨,以园区为中心、镇为支点、村为补充的仓储布局加快形成。
四是智能分选加快装备。用活各级支持政策,逐年对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全县累计装备智能选果线40条,县域内90%的苹果实现精细分选、分级售卖,分选后每斤增值0.5元到1.2元,给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一大批企业也由“传统作坊”变成“智能工厂”。目前,从仓储到出库到物流实现了全流程数字衔接,产业搭上了“数字快车”。
五是加工制造初具规模。按照产业集群化思路,累计招引纸箱包装、果筐、果网、果汁、果干、生物质颗粒等加工制造业企业43家。其中,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入驻“五上”企业52家,小微企业356家,年产值突破40亿元,实现了产业集链成群、要素相互匹配、企业循环发展。2023年,开建了苹果关联加工园区,主要引进苹果智能制造、深加工项目。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调研报告: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化苹果产业体系为提升全市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光添彩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671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