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镇中学的操场上旌旗映笑脸、欢声满校园。我们怀着崇敬与感恩之心相聚于此,共同庆祝第41个教师节。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节日聚会,而是对全镇教育工作者一年来辛勤付出的致敬与认可,是对镇教育发展成果的盘点与回望,更是全镇上下共商教育大计、共绘乡村教育未来的重要契机。今天,我不想说太多空话套话,只想带着对乡村教育的赤诚,与大家共话镇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三类群体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
一是向全镇在岗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致以“躬耕教坛”的敬意。你们是乡村黎明最早的赶路人——寒冬腊月里,天还未亮就踏着霜雪奔向学校。盛夏酷暑中,顶着烈日坚守讲台。夜晚万家灯火时,你们仍在灯下批改作业、备课至深夜。家长一个咨询电话,哪怕已是休息时间,你们也会耐心解答。你们把大部分时间给了“别人家的孩子”,却常常缺席自家孩子的家长会、错过陪伴老人的时光。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是镇教育最坚实的基石,你们辛苦了!
二是向退休老教师,致以“薪火相传”的谢意。你们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三四十年,粉笔灰染白双鬓,教案本写满春秋,把一批又一批乡村孩子送出大山、送进学堂。如今虽已退休,你们却“退而不休”——有的时常回校给年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有的在村里走家串户,劝返辍学孩子重返校园。你们把一辈子的心血都倾注在镇教育事业上,这份“教育情怀”值得全镇人铭记!
三是向支持教育的乡贤、企业与村干部,致以“同心护教”的感谢。去年,xxx先生听闻镇小学电脑短缺,当即捐赠xxx台设备;xxx村“两委”为协调教学楼用地,村干部连续半个月上门沟通,化解邻里顾虑;还有不少在外打拼的乡亲,每逢春节回乡,总不忘给学校捎来图书文具。正是有了大家的“众人拾柴”,镇教育工作才能跨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份深情厚谊,全镇人民永远不会忘!
这些年以来,镇里经济发展虽不算富裕,但始终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盘点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一是办学条件从“将就用”迈向“优质用”,孩子学习环境大变样。过去,村小是“晴天漏光、雨天漏水”,如今中心小学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新桌椅取代了过去双人挤坐的窘境;xx村小、xxx村小等xx所村小配齐了多媒体设备,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如今变成了动画教学、课件演示的生动课堂,孩子们上课的眼神都亮了。生活配套也跟上了——镇中学学生宿舍加装了暖气片,去年冬天孩子们再也不用裹着厚被子上课;食堂新换的灶台让饭菜更可口,每天两荤一素的营养搭配,让孩子吃得饱、长得壮。这三年,咱镇在教育基建上投入xxx余万元,覆盖全镇xx所学校,xx余名孩子直接受益。这笔钱,花在孩子身上,值!
二是教学质量从“跟得上”迈向“往前冲”,乡村孩子也能比高低。过去,镇里孩子跟城里孩子比,总有些“底气不足”,如今这份差距正在缩小。去年镇中学中考,升学率较前年提升xx个百分点,xx名学生考入县一中,这是近十年来的最好成绩!中心小学小升初数学平均分,在全县xx余个乡镇小学中排名第五,彻底摆脱了“倒数”的标签。今年上半年,镇小学xx同学在县作文竞赛中斩获一等奖,镇中学xx同学在数学竞赛中跻身全县前10名。这些孩子曾很少走出乡镇,如今却能在全县舞台上崭露头角。不少在外务工的家长跟我说:“以前总担心孩子在家没人管,现在老师每天反馈学习情况,孩子成绩进步了,还会主动跟我们说“今天学了啥”,把娃放咱镇学校,放心!”
三是教师队伍从“有人教”迈向“教得好”,乡村教育有了“顶梁柱”。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有学上”,更要让孩子“学得好”。去年,镇里组织xx名教师赴县城实验小学跟岗学习,xx老师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带回课堂,原本沉默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孩子们争相发言、主动讨论;每学期开展的“名师示范课”上,老教师手把手带新教师,年轻的刘老师从“不会管班”成长为“年级优秀班主任”。评优争先上,镇里也不甘落后,近两年xx名教师获评县级优秀教师,xx名教师成为县学科带头人,过去“县级荣誉与咱无缘”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更让人感动的是教师的坚守:村小xx老师年近60,仍坚守一年级讲台,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帮孩子擦鼻涕、整理书包,甚至从家里带包子给没吃早饭的孩子;年轻的xxx老师主动申请到最偏远的xx村小任教,周末也驻守学校,她说“孩子有问题找不到我,我不放心”。正是这些老师的坚守,撑起了咱镇教育的一片天!
四是素质教育从“只读书”迈向“全面长”,乡村孩子也有多彩童年。我们深知,教育不只是教孩子“考高分”,更要教孩子“会做人、能成长”。春天,老师带孩子“踏青识植物”,在田埂间认识小麦、辨认野花;夏天,“校园运动会”上,跳绳、拔河、接力赛让孩子跑得满头大汗、笑得格外灿烂;秋天,“秋收实践”让孩子帮着收玉米、摘棉花,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冬天,“元旦文艺汇演”上,孩子唱歌、跳舞、演小品,台下家长的掌声响了一遍又一遍。学校还免费开设书法、绘画、跳绳兴趣班,去年镇文化节上,咱镇学生的舞蹈节目一举夺冠,孩子穿着统一服装上台时,家长们的骄傲藏都藏不住。更重要的是,孩子懂事了。每周一升国旗,孩子主动分享“身边的好人好事”;“帮老人打扫卫生”的志愿活动中,孩子擦玻璃、扫院子,回来后说“爷爷奶奶不容易”。这份“品德成长”,比成绩更珍贵!
今天,我们要表彰xx名优秀教师、xx名优秀班主任、xx名师德标兵。评选时,我们不唯分数、不唯荣誉,只看“三颗心”:对孩子的爱心、对乡村教育的恒心、对教学事业的责任心。这些受表彰的老师,都有一段让人暖心的故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
第一位是xxx村小xxx老师。40年教学生涯,他从未离开过xxx村小。村里留守儿童多,有的孩子中午没饭吃,他就用自己的小电炉为孩子热饭暖菜;有的孩子带的饭凉了,他就回家端来自家的热饭。学生xxx家境贫寒,买不起课本和文具,xx老师悄悄掏钱购置,还每天放学后为他补课。如今,xxx已考上大学,每年寒暑假都会回来看望陈老师,他说:“没有陈老师,我走不出大山。”40年坚守,他把“教师”二字刻进了骨子里。
第二位是镇中学xxx班主任。她带的初三班,是出了名的“放心班”。每天早上6点,她比学生先到学校;晚上10点,她等学生全部离校才回家。学生xx曾沉迷手机,成绩一落千丈,xx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每天放学后陪他跑步,边跑边聊“未来的梦想”,还和家长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计划”。慢慢的,xx把心思放回学习,最终考上县重点高中。xx老师的孩子才3岁,有次孩子发烧,她却在学校给学生补课,直到补完才匆匆赶往医院。她说:“班里的孩子也是我的娃,我不能丢下他们。”
第三位是镇小学xxx老师。过去村小没有英语老师,孩子英语基础薄弱,xx老师主动申请到村小任教。她自己手绘单词卡片,把“苹果”“香蕉”画得生动有趣;用动画片教孩子发音,让枯燥的英语变得鲜活;教室墙上贴满英语标语,让孩子随时沉浸在英语环境中。一学期后,村小孩子的英语平均分与镇小学持平,家长们感慨:“没想到咱村娃也能学好英语,多亏了xx老师!”
这些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了孩子心里。他们拿着不高的工资,却操着最多的心;守着偏远的学校,却给了孩子最远的梦想。他们以平凡铸就伟大,以坚守诠释担当,是咱镇教育最该被尊敬的人!让我们再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成绩,更要清醒审视当前教育的“短板与挑战”,这些问题不解决,乡村教育就难有长远发展: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某乡镇党委书记在2025年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886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