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地处秦岭南麓,西安近邻,商洛西部,因盛产柞树且山青水秀而得名,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置10镇6乡120个村,总人口16.5万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一个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县份。一是资源比较丰富。境内矿产、生物、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尤以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终南山公路长隧、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溶洞、凤凰古镇等景点在省内外都有一定影响。二是生态环境良好。**山青水秀,冬暖夏凉,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以上的天数345天,林草绿化率76.3%,是陕西生态保护最为完好的县份之一。三是发展区位优越。西柞高速公路开通后,**县城距西安市区68公里,是陕南距省城最近的县份。同时,近期国务院编制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又把我县纳入其中,为我县率先突破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使我们更加有利于依托以西安为核心的国家经济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全县共有政法干警249人,下设11个公安派出所,5个基层法庭,16个乡镇司法所,16个乡镇综治办,3个交警中队,136个治保会,141个调委会,1385名治安中心户长。我县从2004年起就开展了“安全**”的创建工作,2006年开展了以“八大工程”为载体的“平安**”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被省综治委授予“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县”,2007年度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县”,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政法工作先进县”称号。全县先后创建省级“平安校园”2所、“平安景区”1个,市级“平安乡镇”10个、“平安创建工作先进乡镇”4个,县级“平安村”70个、中学以上“平安校园”10所、“平安企业”2个,“平安单位”374个、“平安家庭”23080户。几年来,**平安创建“两率”水平持续保持省市前列,全县社会呈现出“发案下降、事故减少、秩序良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
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平安**创建工作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全县推进率先突破发展、建设陕南经济强县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整体竞争能力和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特别是近三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事业蓬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大局稳定和谐的良好态势。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x1亿元,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5亿元,增长86.8%;财政总收入x亿元,增长4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x万元,增长43.3%;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增长37.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555元,增长20.6%,综合考核排名由2004年全省第76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44位,曾评为全省“十五”经济增长最快县之一,获得进先进位奖。今年是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综合考评中,我县九项市考指标,有五项位居全市第一,两项位居全市第二,一项位居全市第三,一项位居全市第四。全县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大局安定和谐的良好态势。几年来,我县城乡面貌发生巨变,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县、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县、西部“两基”攻坚先进地区、省级平安县等荣誉。
在创建“平安**”活动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努力为平安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在创建“平安**”活动中,县委、县政府从领导、责任、措施、宣传、经费五个方面入手,通过“五个到位”为平安创建工作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一)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把平安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乡镇、各部门年度重要工作目标,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年度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上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安委会、综治委、信访联席会和严打、维稳、防范邪教领导小组等六个工作机构,各工作机构明确了职责分工。各乡镇、各部门、基层各单位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了乡镇、部门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并明确乡镇党委由党委副书记、乡镇政府由乡镇长分管政法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对平安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层层狠抓创建措施的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从而为“平安**”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
(二)责任落实到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年与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各乡镇主要领导与各行政村、社区、辖区机关单位主要领导层层签订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在全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平安创建工作责任保障体系。先后制定印发了《“平安**”创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县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任务》,并采取“一岗双责”的形式,将平安创建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各级领导和干部肩上,有效落实了领导责任制。同时,县上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平安创建“八大工程”,政法系统科级以上干部联乡包村抓平安创建,县、乡镇和基层干部捆在一起抓创建、解难题、谋发展,推动了平安创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工作措施到位。县委、县政府每年组织召开大规模的平安创建工作会议,对全县政法综治、信访稳定和平安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平安创建领导小组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创建活动进展情况汇报,剖析创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得力措施,加强督查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创建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同时,我县结合实际,将平安创建工作细化为八大工程,即:全民动员的宣传工程、打击刑事犯罪的法网工程、治安防范的基础工程、矛盾纠纷的调处工程、公民法律道德的教育工程、社会公众秩序的整治工程、安全生产的保障工程、社会弱势群体和生活保障的救助工程,把平安创建工作的内容由单纯的政法综治工作延伸到安全生产、信访、弱势群体救助等多个方面,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平安创建、参与平安创建活动。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八大工程”不动摇,进一步明确平安创建“八大工程”牵头部门、包抓领导及配合部门的职责任务,多次专题召开牵头部门汇报会,扎实推进了以“八大工程”为主的平安创建活动。
(四)宣传发动到位。县综治委每年制定平安创建集中宣传活动方案,在3月和10月两次组织县综治成员单位和各乡镇采取多形式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平安创建,调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在平时,充分利用报刊、标语、宣传单、广播电视等传统手段宣传外,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组织县政府主要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在县电视台开办“平安**”电视专栏,开办了政法、公安、司法行政3个网站,在城区制做了100个平安创建宣传灯箱,通过播放乡村电影宣传,开通了全县近3万部固定电话平安创建彩铃,每年组织电信、移动、联通群发相关短信3次,通过这些传统的、现代的宣传手段,营造了积极健康的创建工作氛围,促进平安创建“两率”水平不断巩固和提高。群众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由2006年年底省上抽查37.96%上升到2008年底的67.6%,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由91.13%上升到93.42%,“两率”水平连续三年排列省市前列。今年上半年全省抽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4.84%,同比上升1.42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6位,市内排名第二;平安创建知晓率为76.21%,同比上升8.6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8位,市内排名第一,“两率”再创新高。
(五)经费保障到位。县委、政府严格按照省、市确定的政法部门的经费标准,每年将人均0.15元的综治经费、人均0.40元的普法和依法治县经费及人均0.10元的防范邪教经费、人民调解经费、两劳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经费等预算到位;公安、法检和司法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按1.8万、1.5万和1.2万元足额预算,按时拨付;农村“两会一户”按治保、调解主任每年240元、中心户长每年120元列入县财政预算并按时发放;设立了执行救助专项资金10万元、涉法涉诉救助资金5万元、见义勇为专项资金5万元。在政法部门和基层政法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县委、政府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前提下,每年列拨配套专款用于政法部门物防、技防设施和基层政法单位办公条件的改善,“三基”工程、平安创建工作经费都给予了保障,确保了平安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强化综合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坚持严打工作方针。县上针对侵害人民群众人身权利和财产安全的强奸、伤害、盗窃、损坏公私财物案件时有发生的实际,适时组织开展了“扫黑除恶”、“打黄扫非”、打击毒品犯罪等为龙头的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严打的强劲攻势,深挖犯罪线索,破获了一大批刑事案件,公检法机关密切配合,坚持快破、快捕、快审,严惩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加强对敌斗争,先后破获2起外来流动人口“xx功”反动宣传案件。政法机关每年组织召开了2次公开处理大会,对罪犯进行了公开处理,教育群众,震慑犯罪,鼓舞斗志。通过严打斗争,有效降低了刑事发案率。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某县综治平安创建工作经验材料:强化措施保稳定与时俱进创平安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082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