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十五五”规划,需深入研究“增长、需求、供给”三个基本问题

2025-10-09 16:21:23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编制好“十五五”规划,把回升向好势头延续到“十五五”时期,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从编制规划的角度来看,中期的经济问题,也是编制规划时需要考虑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增长,二是需求,三是供给。

从增长看:在经济下行期,可确定略高于预测值的目标,以增强市场信心,引导预期。“十五五”时期我国有条件实现略高于或者至少不低于“十四五”实际的增长。这种增长应该是结构有优化,技术有进步,效率有提高,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有减少的高质量发展。因此,编制“十五五”规划要深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确定更加积极的预期性目标,这有利于引导预期,增强信心。

从需求看:如果“十五五”年均增长5%,需要增加38万亿元的GDP,也就是要增加38万亿元的总需求。当前,要研究这38万亿元的需求增量从何而来。最后可能不得不更多依靠居民消费的持续扩大,而且我国居民消费确实有增长空间。如果我们用两个五年,比如“十五五”和“十六五”,把居民消费提高到50%以上,中国未来经济的基本盘就稳了。

从供给看:“十五五”时期,需求转向居民消费,这就会带动消费型产业的发展。需求侧的政策若是扩大居民消费,供给侧的政策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把积极发展消费型产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一是发展净进口多的产业;二是积极发展教育、医疗、健康、体育、养老、文化等;三是发展中高端消费品和服务。

从供给创造需求看:创新是创造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更多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需求。科技创新的具体领域是很难规划的,同样,消费型服务业的供给创新,也是规划不出来的。需要广大的经营主体和创业者在实践中去闯、去试错。政府的作用是放宽市场准入,对这种服务供给的创新,不要限制、减少干预。可以考虑制定一个服务业负面清单,列出需要监管的领域,负面清单以外的,让经营主体自己去自由地创造。

一、增长:如何确定经济增长的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是规划的核心指标

增长目标作为预期性指标的定性,自“十一五”规划确立。预期性指标依赖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政府需营造宏观、制度与市场环境,灵活调整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施策引导资源配置。编制规划时,经济上行期将目标设为略低于预测值,避免地方层层加码带来资源环境问题;经济下行期则设为略高于预测值,提振市场信心、引导预期。由此可见,预期性指标与预测指标存在本质差异,下行期略高目标需通过政策推动、深化改革、强化工作“跳一跳”达成,且该目标立足发展基础,与潜在增长率相适配。“十五五”(2026-2030年)期间,我国具备维持中速增长、或增速略高于、至少不低于“十四五”实际水平的基础条件:

产业体系完备: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制造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30%,生产能力超国内需求,需求驱动下增长潜力可观。

人才资源丰富:虽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劳动力数量优势渐弱,但每年超千万大学毕业生带来的创新活力,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基础设施便捷: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络四通八达,基础设施完备度与水平位居全球前列,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市场潜力庞大:14亿多人口构成潜在国内大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市场资源稀缺性优势显著。

经营主体众多:民营企业数量达56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规模约1.2亿户,民营经济活力强劲,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我国存在一些长期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蕴含着发展空间与增长红利。以房地产市场为例,我国约3亿非户籍人口(多为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城市缺乏稳定、优质住房,构成未来房地产刚需。尽管房地产市场已完成从短缺到“有房住”的“上半场”,但结构性差异显著:部分城市供给过剩,部分仍存缺口;“老破小”房源冗余,高品质住房供给不足。此外,经济治理与体制改革空间广阔,政策落地与治理完善将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编制“十五五”规划,需深入研究“增长、需求、供给”三个基本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157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