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创新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创新创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审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刚才,相关区县和部门的负责同志作了汇报,也交流了工作中的思考,讲得都很好,点出了问题,也提出了思路。会前,我们实地调研了XX科技金融大厦和XX国际人才创新中心,亲身感受了我们创新创业一线的脉搏与活力。总的来看,全市上下推动创新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先进城市,对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的创新创业工作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前所未有。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持问题导向,拿出更硬核、更精准的举措,动员全市上下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奋力开创我市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更要正视差距,在深刻把握大势中找准定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全局工作的核心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创新创业。全市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主体日益壮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突破1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也已超过1400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望历史性地突破190亿元大关。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创新者的智慧与汗水,是全市各级部门的辛勤付出。
然而,成绩是用来鼓舞士气的,问题才是我们前进的磨刀石。我们必须跳出XX看XX,放眼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版图,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第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牢固。虽然我们的企业数量在增加,但真正具备核心技术、能够引领产业变革的“参天大树”还不多,不少企业仍然习惯于跟随模仿,原始创新能力和意愿不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虽然逐年提升,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部分企业在研发项目立项、研发支出核算等方面还不够规范。
第二,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还不够顺畅。高校、科研院所的“书架”与企业的“货架”之间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壁垒。我们不缺科研成果,但很多成果“锁”在实验室里,没有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根据统计,我市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其中,既有市场导向的成果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有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人才匮乏的因素,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科技经纪人”队伍亟待壮大。
第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还不够完善。从现场调研的情况看,我们在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物理载体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精力,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围绕创新链布局的金融链、人才链、服务链还存在诸多堵点。例如,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对初创期、种子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还显不足,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同时,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尚未完全形成,一些干部在推进改革创新时仍然存在“怕担责、怕出错”的顾虑。
这些问题,既有共性因素,也有我们自身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是影响和制约我市创新创业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动真碰硬,一个一个加以破解。
二、聚焦关键靶向精准施策,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做好下一阶段的创新创业工作,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聚焦核心环节,实施靶向治疗。要紧紧围绕“企业主体、成果转化、产业集群、生态营造”这四个关键点,集中发力,务求实效。
(一)突出企业核心地位,培育创新驱动的强大引擎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导力量。推动创新创业,根本上要靠企业。
一要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要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方式,更多地采用“拨投贷”联动、创新券等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建立稳定的研发投入增长机制。要建立全市重点企业研发投入的监测和通报制度,对研发投入强度高、增长快的企业,在项目申报、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二要支持企业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力争到2027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超过50家,在重点产业链领域实现高水平创新平台全覆盖。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XX市创新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174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