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综合改革拓展服务领域全力打造汉中特色的现代经营服务体系
市政府研究室市供销合作社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部署,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改革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西乡县供销合作社面对“无资产、无业务、无人员”的“三无”状况,聚焦“合作”“联合”两大关键,以市场化运营、品牌化销售、数字化发展、专业化管理的方式,重建社有企业和基层经营服务网点,着力构建基层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勇于求变、改革创新、供销兴旺的新路子,对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具有很强的启发借鉴意义。
一、现状及成效
西乡县供销合作社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过多轮改制,经营陷入低谷,生存遭遇严重困难,基层经营服务阵地“网破线断人散”,逐渐变成了“三无社”。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县供销合作社被确定为15个县级经济管理部门之一,但其为农服务职能作用仍未有效发挥,供销合作事业发展依然举步维艰。深化改革迫在眉睫,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近年来,该县供销合作社在深入调研和汲取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综合改革、服务创新和机制创立,供销社业务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传统单一经营向综合性服务转变,全县供销社系统破茧重生并实现华丽蝶变。
——基层服务网络重新夯实。目前,全县供销社系统拥有2家全资控股公司、6家控股子公司,在全县4个镇14个村建立了11个农业供销专业合作社、8个供销综合服务社、1个供销综合服务中心;乡镇供销综合商超累计达到9个,各综合服务网点年销售额达120万元,初步建成了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基层网络服务体系。
——为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通过组建镇村级农业供销专业合作社,有效组织群众,开展资源调查,摸清群众意愿,提高了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通过新建镇村供销综合服务中心(社),多措并举拓宽为农服务渠道,开展综合服务,积极融入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坚定不移走抱团发展之路,为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县域77家优势农特产品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加盟“中国供销·汉韵西乡”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畅销单品50余个,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丝博会、茶博会10余场次,“中国供销·汉韵西乡”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中国供销·午子山”牌茶叶品牌打入西安等大城市,多款产品上线抖音等线上直播销售平台,销售额达30余万元。
——联农带农更加紧密。2023年,新建的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9个供销综合服务社吸纳社员2000余户,兑现分红4万余元。组织45家企业入驻“832平台”,销售农产品1735万元;77家农业企业为江苏、深圳、西安和中航工业集团提供了100余种680余吨县域优质农特产品,销售额2000余万元,带动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使农民与供销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二、主要做法
在工作推进中,该县始终聚焦为农、务农、姓农根本方向,建机制、搭平台、树品牌、优服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供销合作社发展路径。
——打造经营主体,健全服务网络。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主体,织细织密为农服务网络体系。一是做强社有企业。坚持社企分开原则,采用注资参股、合作入股、全资控股等方式重建社有企业。政府出资300万元成立“西乡县供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西乡县供销网络建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6家子公司,建立政事分开、政企分离的现代化企业,实现自主融资、自主经营,达到了“社企分开、双线运行”良好效果。二是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全县统筹、区域优化、重点突出”原则,采取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销网络公司“三方出资共建”的方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租赁承包、入股分红等途径,吸引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融入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程。三是创办农村综合服务社。结合镇村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农村综合服务社网点建设和店名标牌、功能布局、服务能力“三个标准化”建设,按照镇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采取联合合作、资产开发、招商引资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积极参与农民生产生活服务。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Xx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践对我市供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201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