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冠军产业发展报告

2025-10-13 11:41:02 123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全球约60%的小家电来自浙江慈溪”“全世界每10辆童车,就有4辆来自河北平乡”“全球每10朵茉莉花,就有6朵来自广西横州”“全国每10条马面裙,就有8条就来自山东曹县”“全国每3台振动筛分设备,就有1台产自河南新乡县”“全国每5颗猕猴桃,就有3颗来自陕西周至县”……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我国广大县域地区拥有众多的冠军产业。培育壮大县域冠军产业,是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是扩大国内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单元,而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富民产业。当前,我国有1800多个县和县级市,覆盖七亿多人口,90%的国土面积。2022年我国县域经济GDP达46.5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38.32%。

一、我国县域“冠军产业”相关支持政策概况

本报告“县域冠军产业”概念主要指在县域经济中的“单项冠军”,即县域中某一产业(产品)产值位居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我国广袤的县域地区是培育冠军产业的重要载体。在2022年至2023年工信部公布的两批次2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位于县域的达81家,占比高达40.5%。赛迪顾问的研究显示,截至2022年,县域13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的近1/3,分布在全国近600个县域。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县域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持续推出相关支持政策。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扶持培育计划,推动县域冠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国家鼓励各地发展县域特色、富民产业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县域富民产业,为县域培育冠军产业提供政策支持与行业指引。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国家大力支持“专精特新”等企业培育

企业是县域冠军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对产业发展具有核心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从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个体系层面培育和扶持“冠军产业”企业发展。

2016年,工信部出台《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始连续每年公布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培育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评选名单。2018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并开启评选活动。2021年2月,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强调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9月,工信部提出到2025年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目标。2021年11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支持政策等10个方面提出31项具体举措,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9月,工信部表示正加快制定《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科技创新、产业链配套、引才育才等方面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地方政府陆续推出冠军产业培育计划

地方层面,近年来,多个省、市、县出台了建设县域特色产业行动计划或方案,积极培养“一县一业”,推动县域产业发展壮大。

例如,安徽省于2018年印发《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方案》,提出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县域领军企业的建设目标。云南省于2019年发布《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省择优创建20个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高的“一县一业”示范县,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把小农户引入“一县一业”发展大格局。河北省于2022年发布《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方案》,提出企业上市行动、科技赋能行动、产业升级行动等六大举措,大力培育创新卓越的“领跑者”企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省于2022年发布《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围绕产业基础,梳理确定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聚力突破。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等。山东省于2024年发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提出“积极培育县域特色产业”的试点任务。明确“结合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一县一策’打造县域产业地标”。

多个县级地区专门出台鼓励政策,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及企业发展。例如,浙江杭州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等对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制造业“隐性冠军”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20万到200万元的奖励。河南长垣市于2021年出台《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培育行业“隐形冠军”实施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在全市中小企业中遴选30家左右“隐形冠军”培育企业,确认10家左右主导产品在国内行业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前列的“隐形冠军”企业。浙江永嘉县于2022年出台《永嘉县隐形冠军培育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4年)》,将从建立隐形冠军培育梯队、打造隐形冠军培育示范园区、提升企业专业化发展水平、推动企业精细化生产、鼓励企业特色化发展、激发企业持续创新动能、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七大方面支持企业发展。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针对其核桃产业发文《关于印发南涧县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加强基地建设、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等十大举措,推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我国县域冠军产业发展特点

县域冠军产业代表性案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各地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冠军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覆盖行业广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县域冠军广泛覆盖国民经济的一、二、三产业,形成了特色种植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特色制造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农产品种植与加工型。例如,新疆伽师县有新梅专业村127个,新梅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0%,产量占全国60%。河南临颍县全县休闲食品产业年产值已突破40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3、全市食品产业产值的1/5、全省食品产业产值的1/20,入围河南省最具竞争力“百亿产业集群”,被誉为“中国休闲食品之都”。

二是资源加工型。例如,内蒙古宁城县膨润土资源储备丰富,目前发展40多家膨润土加工企业,其中30多家是猫砂生产企业。全县猫砂年产量15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膨润土猫砂产量的2/3,是全国最大的膨润土猫砂生产基地。贵州省玉屏县锰矿储藏丰富,锰系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较好。近年来该县的中伟铜仁公司生产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三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型。例如,浙江省诸暨市拥有全球最完整的袜业产业链,是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袜子产量约占全国的65%、全球的35%。福建省惠安县校服产业近三年来年均产值达250亿元,约占全国校服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以上。

四是设备和器材制造型。县域冠军产业广泛存在于器材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制造业。例如浙江乐清市拥有“中国电器之都”“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等多张国字号金名片,主导产品低压电器占全国市场份额65%以上。江苏省丹阳市被誉为世界“眼镜之都”,镜片年产量4亿多副,占全国总产量的3/4。河北省定州市体育器材产业相关注册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在健身路径、体育健身用品领域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5%左右,哑铃、杠铃等力量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5%左右。

(二)地域分布广泛,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新机遇”

我国中部、西部、东部县域地区均有形成冠军产业。随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中西部实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培育冠军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3年工信部公布的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有19家位于中西部县域地区,占比约为20%。例如,在中部地区,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已集聚以中科微至为代表的行业龙头及关联企业152家,智能分拣设备产能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在西部地区,四川省江油市特冶新材料产业发展迅猛。据媒体报道,国家高端兵器用材“江油造”占比达21%,汽车轮毂用锻件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汽轮机叶片钢材料连续16年全国产销量第一。2023年,江油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总产值268.15亿元,中小企业7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带动江油本地人员从业共计2万余人。

(三)产业集群发展,是区域竞争发展的“新优势”

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信息流通、降低成本,产生规模经济和溢出效应。当前,不少县域冠军产业已实现集群化发展,企业之间形成互补和协作,共同打造区域特色竞争优势。

例如,2023年工信部公布的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河北省景县橡塑管产业集群、山西省万荣县混凝土外加剂产业集群、安徽省太湖县功能膜新材料产业集群、湖南省邵东市打火机产业集群、四川省江油市特冶新材料产业集群、宁波市宁海县注塑模具产业集群、江西省永修县有机硅产业集群、湖南省汨罗市有色金属循环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贵州省玉屏县锰系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等多个县域集群上榜,数量约占总数的40%。在2020年至2023年农业农村部批准创建的四批次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仅前三批次就覆盖了全国1024个县(区、农场),其中县(市)是主力。

以山东曹县为例,曹县是我国汉服生产销售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原创汉服生产之都”,占据国内汉服市场四成份额。目前,曹县已形成覆盖原创研发、设计制作、版权保护、裁剪打版、绣花印花、辅料辅具、展演展示、网络营销、售后服务的完整汉服生产产业链和汉服电商产业链。

(四)民营企业众多,是激发经济活力的“硬支撑”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重要力量之一。民营经济兴,则县域经济强。我国县域经济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县域冠军产业主要也由民营企业构成。民营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持续激发县域经济的活力与潜力。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我国已累计培育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占95%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民营企业占比也达80%左右。在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民营上市公司占百强县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八成以上。以福建省晋江市制鞋产业为例。晋江被誉为“中国鞋都”,拥有安踏、特步等知名体育用品品牌,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年产16亿双运动休闲鞋,占全球产量的20%。数据显示,目前晋江民营企业占比达97%。

(五)创新动能强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创新能力是县域冠军产业的核心优势之一。近年来,不少县域冠军产业以创新驱动,积极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跃进。

例如,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周巷镇被誉为“中国小家电之乡”,全镇拥有300多家小家电整机生产企业和近1000家配套企业,涉及100多个类别和上万种产品,产值高达1000亿元。近年来,为推动产业升级,当地政府制定了《慈溪市建设全球智能家电创新中心行动方案(2023-2025)》,启动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品牌质量提升、企业梯队培育等八大工程。当地不少企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打造智能工厂,不断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运营转型。湖南省邵东市有打火机生产及配套企业100多家,年产量高达150亿支,占全球份额70%,年产值近200亿,拉动当地10万人就业。当前,邵东打火机产业正推进新一轮自动化改造,从“单个机器的自动化”过渡到“整条产线的自动化”。为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当地投资2亿元成立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进行定制化产业升级,至今已研制新设备、新产品30余台(套),授权各类知识产权276件,形成5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四川省荣县工业用酒坛年产量30万件,占据全国45%的酒坛市场份额,土陶年产值达10亿元,全县土陶行业从业人员达3万人。2017年,荣县出台《关于推动土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工业陶瓷的技术改造和升级。荣县陶瓷协会先后与当地陶企,泸州、宜宾、隆昌等地共同制定质量技术规范、商标使用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进一步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县域冠军产业发展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209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