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牧民朋友们:
大家好!
眼下秋意正浓,草原上的草都黄了,牛羊也膘肥体壮,正是一年里头最喜人的时候。忙了一年,看到成果,大伙儿心里都敞亮。今天把大家伙儿聚在一起,是想和大家伙儿唠一件大事,一件和咱们每一个人的好日子都息息相关的大事。
啥大事呢?就是我手里这本刚刚出版的新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一听这书名,有的乡亲可能会觉得,这书名听着“高大上”,都是国家大事,离咱们牧民的生活是不是有点远?其实不然。这本厚厚的书里,装着的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大账本”,更是咱们老百姓过日子的“小算盘”。总书记心里惦记着国家的前途,更惦记着咱们每一个人的冷暖。书里讲的每一个道理,定的每一项政策,最终都像涓涓细流一样,流淌到咱们这片草原,滋润着咱们的生活。
所以,今天咱们就坐下来,用牧区人最朴实的话,聊一聊这本新书到底讲了些啥,和咱们的牛羊、咱们的草原、咱们的钱袋子、咱们下一代的好日子,都有啥实在的联系。
一、领航定向,这本书是咱们稳稳当当过好日子的“压舱石”
咱们先说说这本书是啥时候写的。它收录的是总书记从2022年5月到2024年底这两年多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大家伙儿想想,这两年多,咱们经历了啥?疫情的尾巴还在,外面的世界也不太平,经济形势也挺复杂。就像咱们在草原上放牧,有时候会遇到“白毛风”,天昏地暗,看不清道儿。这种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经验丰富、心里有谱的“领头人”,带着大家伙儿稳住方向,绕开险滩。
总书记就是咱们国家这艘大船的掌舵人。这本书,就像是这位掌舵人的“航行日志”,记录了面对风浪,他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带着全国人民一起干的。书里反复强调一个词,叫“高质量发展”。
这个“高质量发展”对咱们牧民来说,不是空话。过去,咱们可能觉得,发展就是养的牛羊越多越好。但现在讲“高质量”,就不一样了。它不光看数量,更看质量。比如说,咱们养的牛羊,是不是品种更好、出肉率更高、卖的价钱更贵?咱们的草原,是不是在放牧的同时,也保护得更好,草长得更茂盛,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咱们卖牛羊,是不是不光卖活畜,还能搞点牛羊肉精深加工,做成肉干、奶制品,甚至通过网上的直播卖到全国各地,让城里人也尝尝咱们XX草原的鲜味儿?
这就是“高质量发展”落在咱们牧区实实在在的样子。它意味着咱们的腰包要鼓起来,但不能以牺牲草原生态为代价;咱们的生活要好起来,但这种好日子得是可持续的,是能让子孙后代也享福的好日子。这本书里的思想,就是给咱们指明了这样一条路,让咱们心里踏实,知道劲儿该往哪儿使,日子才能越过越稳当,越过越有奔头。
二、绿色发展,守好这片绿草地就是守住了咱们的“金饭碗”
咱们牧民,生在草原,长在草原,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比谁都深。草原好,咱们的日子才能好。总书记在书里讲得最透彻的一个道理,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搁在咱们牧区,那就是“绿草蓝天就是金山银山”。
大家伙儿都亲身感受到了这些年的变化。国家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有的地方实行禁牧、草畜平衡,虽然短期看好像限制了放牧,但长远看,草场得到了休养生息,草原的生态环境肉眼可见地变好了。天更蓝了,草更绿了,有些地方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又回来了。
这不就是给咱们的“金饭碗”打好底子吗?草原这个“饭碗”要是磕了、碰了,甚至碎了,咱们吃啥?这本书里就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这对咱们牧区来说,指导意义太大了。
具体到咱们的生活里,这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是发展思路的转变。咱们不能再走“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老路了。要转向科学养殖、生态养殖。比如,推广高效的饲草料种植,搞划区轮牧,让草原“歇口气”;再比如,利用现代科技,给牛羊戴上“电子项圈”,用无人机看护牧场,既省心省力,又能精准管理,减少对草场的压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镇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宣讲会上的宣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212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