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委书记
近年来,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工业定乾坤”理念,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向产业这个“城墙口”持续冲锋,努力蹚出一条具有宿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抢抓机遇、放大优势,夯实新型工业化发展根基
宿州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交汇区域,是安徽的“北大门”。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力稳增长、全力拼经济、着力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趋势向优。“十三五”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2021年总量迈上2000亿元新台阶,2023年接近2300亿元,增长5.8%,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
宿州有多重战略优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四大机遇”叠加一身,政策红利不断显现,宿州已成为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北桥头堡”,是省内为数不多与沪苏浙均有产业园区合作的地市。在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必将有力推动宿州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分工、要素配置。
宿州有纵深的区位交通。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呈“十”字状贯穿全境,京台、连霍、泗许、徐明等高速公路纵横贯穿,是安徽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是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的重要枢纽节点,道路货运、冷链物流企业超千家,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第十七届冷链产业年会在宿州成功召开。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宿州区位优势正在转化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也让宿州近者悦、远者来。
宿州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全市区划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0万人,居安徽第三,拥有超300万劳动力人口,15—59岁青壮年人口占比近6成。地上是“果海粮仓”,耕地面积900万亩,粮食产量近100亿斤,占安徽的11.1%,水果产量占安徽总量的一半;地下是“乌金煤海”,煤炭探明储量42亿吨,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富集的资源优势,必将为强工业、兴产业提供充沛动能。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大抓工业大兴产业奋力在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中跨越赶超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212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