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精品)

2025-10-14 07:03:52 123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坚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三资”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总结推广XX村的试点经验,对下一步的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刚才,县纪委监委、县财政局的同志分别通报了全县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与问题;XX镇和XX村的同志介绍了他们的试点经验和成果,讲得很好,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正视问题差距,深刻认识专项整治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底”和“命根子”。管好用好“三资”,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自2024年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全县上下迅速行动,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截至今年7月,我们通过专项审计、平台筛查等方式,累计发现各类问题470余个,已推动整改446个;纪检监察机关闻风而动,办理相关问题线索79条,立案67人,追缴资金106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县农村“三资”管理领域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存量问题尚未见底,增量问题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和干部中存在的畏难情绪、厌战思想、应付心态,正成为我们攻坚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从前一阶段排查的情况看,主要问题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家底”不清,管理混乱。部分村社对集体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位置、使用状况说不清、道不明,存在大量边角地块、闲置资产未登记入账,造成集体资产的“隐性流失”。有的村财务管理形同虚设,白条抵库、大额现金支付等现象屡禁不止,账目收支如同一本“糊涂账”,为权力寻租和贪污腐败提供了温床。

二是合同不规范,效益流失。这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通过对全县9992宗资产、929宗资源的初步筛查,我们发现大量不规范合同。有的签订“超长期待摊”合同,一份合同签几十年,子孙后代都受其约束;有的签订“超低价人情”合同,集体良田、优质资产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发包给少数“关系户”;有的甚至只有口头约定,连最基本的书面合同都没有,导致集体权益毫无保障。这些不规范合同就像一个个“吸血管道”,正在不断侵蚀集体经济的肌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是监督缺位,权力寻租。部分村干部将集体资产视为“唐僧肉”,在资产发包、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上独断专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被架空。县纪委监委建立的“码上监督”智慧监督系统,已经收到多条群众反映村干部利用职权优亲厚友、侵占集体利益的线索,这充分说明,小微权力的任性,已经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同志们,这些问题,根源在于一些干部政治站位不高、宗旨意识不强、法纪观念淡薄。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刻认识到这场专项整治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持久战。这既是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也是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社会稳定的民心工程,更是夯实执政基础、推进我县“建功支点建设、推进乘势跃升”的固本之举。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必须迎难而上,坚决彻底地把问题整治到位。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坚推进会上的讲话(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235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