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关于“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贡献粮储力量”主题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精品)

2025-10-16 07:03:52 123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同交流学习。作为一名在粮储战线工作多年的普通员工,今天我想从个人角度,结合日常工作的点滴,分享一些粗浅的认识、深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打算。我的发言不谈成绩,只谈感悟与不足,希望能引发大家的共鸣与思考,不当之处,也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谈谈我的认识

刚参加工作时,老前辈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最初,我以为这只是一种敬业精神的朴素表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日复一日地穿梭在高达数十米的粮仓之间,手掌触摸着温热的麦粒,耳边回响着通风设备的轰鸣,我才逐渐理解了这句话背后沉甸甸的分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应急物资储备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这些宏大的论述,最终都落实在我们每一天、每一项具体而微的工作中。它是我在深夜打着手电筒,逐一检查仓门密封性时的那份谨慎;是面对粮情监测数据上一个微小的温度波动,便整夜辗转反侧、反复分析研判的那份焦虑;也是在执行应急物资调运任务时,看着一车车物资奔赴需要它们的地方,内心涌起的那份使命感。

我深刻地认识到,保障粮食和重要物资储备安全,绝不仅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我所在的XX省,规划到2025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260万吨以上,全省的标准化仓容也已超过685万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全省千万家庭的餐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基石。手中保管的每一粒粮食,都与宏观调控、市场稳定息息相关;库里存放的每一件应急物资,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因此,这份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也来不得丝毫懈怠。只有真正将这份责任扛在肩上、刻在心里,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守好这份“为国储粮、为民服务”的初心。

二、找找我的差距

在工作中,我时常会用“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这十二个字来检视自己。但在对标对表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更多是自身的不足和差距。这些反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从“应然”到“实然”的距离。

首先,是对专业能力的深刻反思,“老经验”有时会成为“新障碍”。

我曾一度为自己积累的“望、闻、问、切”的传统储粮经验而自得。凭手感能大致判断水分,靠嗅觉能分辨有无异味。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绿色储粮和智能化管理的普及,我发现这些“老经验”正在面临挑战。一些粮储工作的同行在交流中也提到,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来应对虫害防治、科学储存管理等挑战。

记得有一次,一个粮仓的智能粮情监测系统发出了局部温度异常的预警,数据显示一个深层测温点的温度在缓慢攀升。按照以往的经验,我认为这可能是传感器在特定环境下的正常漂移,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直到几天后温度持续升高,才紧急启动了处理预案。虽然最终有惊无险,但这给我敲响了警钟:在精准的数字和数据模型面前,个人的感官经验有时是模糊甚至会产生误判的。正如一些工作反思中提到的,面对复杂的粮情变化,快速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至关重要,而我的反应显然不够迅速。我反思自己,满足于做一名“经验型”的保管员,却在向“技能型”“智慧型”人才转变的路上掉了队。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XX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关于“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贡献粮储力量”主题学习会上的研讨发言(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248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