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两步走”战略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从现阶段看,扩大有效投资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202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2万亿元,同比增长5.1%,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超过50%。当前,各地拼政策、抢项目、争招商日益激烈,部分地方投资增长乏力,重大项目不足,特别是高质量的产业项目不足已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正在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和规划修编调整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研究,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
一、提高认识,深刻把握做好项目谋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重大项目谋划、促进投资增长,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抓好重大项目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质量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需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必须瞄准未来大国竞争战略制高点,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部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重大工程;瞄准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关键小事”,提出一批点多面广的打捆项目;聚焦需要集中力量解决的大事、难事、急事,聚焦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存在经济外部性的领域,优选具有全局性影响、需从国家层面推进的“重中之重”项目,加快谋划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工程项目。
——抓好重大项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从“一五”到“十四五”,每个五年规划国家都部署了百余项重大项目,涵盖科技教育、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诸多领域,从中央预算安排、财政金融支持到土地能源要素保障等方面优先倾斜,一批世界级标志性重大工程建成投运,一批前瞻引领性项目部署实施,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扎实推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一五”时期,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在前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布局建设的156项重大工程,奠定了新中国工业的基础;“十三五”时期,布局建设的165项重大工程,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十四五”时期,谋划的102项重大工程,是实施规划纲要的牛鼻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随着项目走,开辟绿色通道,做好重大项目的财政、金融、用地用海用能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证明了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抓好重大项目是促投资保就业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有效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发展的平台,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载体,有项目才有发展,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4月,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同志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强调“没有项目,没有投资,就没有未来”。为拉动投资,今年中央将安排预算内投资6800亿元,比去年增加400亿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全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二、客观分析,清醒认知项目谋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质量不高。因认识、能力、投入等诸多原因,一些地方谋划项目呈现“碎、散、小”特点,投资规模小、缺乏重点、布局散乱,难以集群培育、链式延伸,高质量的项目特别是具备重大带动作用、辐射一片、引领带动一方的龙头产业项目少;一些项目脱离地方发展现实,好高骛远,缺乏落地基础,对产业链延伸-产业集聚-产业生态构建的支撑不强;谋划偏重产业投资项目,而对创新平台、人才招育重视不够;一些项目没有准确、及时、全面领会理解相关政策要求,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招商引资、争取各类专项支持上效果不明显。
——项目要素不实。一些地方存在项目谋划与落地实施脱节的现象,部分项目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谋划项目研究深度不够、可行性不足、成熟度不高,涉及用地、用能、用海、环境评价、社会风险与安全评价等分析论证不够、相关部门审批难以通过,项目投资估算不实,融资方案包括资本金和债务安排难以落实等,造成许多项目最终仅仅停留在谋划层面,难以转化到实施层面推进。
——建设进展不快。由于项目研究论证不充分,要素保障难以落实,或是项目涉及农业用地、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或是涉及生态环境、安全与社会稳定分析,影响了项目的决策审批或核准备案。有的项目即使获得政府审批或核准备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项目用地范围变化、技术方案重大调整、投资严重超概算等情况,项目需要重新报政府审批或核准,导致项目建设停滞等情况。
——项目储备不足。一个项目从提出概念到决策实施要经过研究、筛选、储备、论证、决策、实施诸多环节,也是研究测算、筛选淘汰、分析论证逐步深化的动态过程。基于各地的实践经验,要实现“稳投资促增长”目标,储备项目与实施项目的数量规模大致应在5:1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储备项目数量和规模应是在建项目的5倍左右。近年来各地加强了项目谋划与储备工作,普遍建立了重大项目储备库,也入库储备了许多项目。由于缺少前瞻安排和动态优化,项目数量、投资规模不能很好地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深入研判,理清项目谋划工作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254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