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近年来,商洛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种植规模迅速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持续凸显,但提升空间依然很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为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加快商洛“三茶”融合,推进茶叶高质量发展,4月22日-26日,由市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带队,赴福建南平武夷山市、安徽黄山市、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和普洱市、陕西汉中市和安康市,学习考察了“三茶”融合、茶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并对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了一些思考。
一、发展和特色
考察组先后考察学习了福建南平武夷山市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星村镇燕子巢绿色生态茶园基地、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武夷山市正山茶叶有限公司、下梅村茶叶历史文化、八马茶叶武夷山生态工业园,黄山市碧云茶厂有机茶基地、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汉中市东裕茗园茶产业基地建设、鹏翔茶业、罗镇茗园综合体、牟家坝镇云峰茶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贺开古茶园、勐海茶厂,普洱市龙生茶叶有限公司干海子茶厂、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安康市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茶紫阳茶叶有限公司、秦巴生态馆、富硒产业研究院和安康振兴空间等地。深入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在企业管理、品牌建设、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一)武夷山市享有“一座武夷山,半部茶叶史”的美誉。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地,是世界红茶、乌龙茶发源地,是万里茶道的起点,享有“一座武夷山,半部茶叶史”美誉。武夷山市围绕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扎实推介茶叶生态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获得“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等称号。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14.8万亩,茶产量2.51万吨,综合产值125亿元。“武夷岩茶”品牌价值730.13亿元、品牌强度915入选国家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单,连续7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2名。
(二)黄山市被授予“中国名茶之都”称号。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名茶、世界名茶荟萃地之一。多年来,黄山市以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新时代中国名茶之都为目标,以全域茶园绿色防控为引领,使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被授予“中国名茶之都”称号。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80万亩,茶产量4.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60亿。“黄山毛峰”品牌价值40.72亿元,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普洱茶发祥地和茶马古道的起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享誉中外的茶树原产地之一,是普洱茶发祥地和茶马古道的起点。通过实施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工程、绿色和有机茶园建设工程、加工提质增效工程、品牌培育工程、产品质量监管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市场拓展工程、文旅融合提升工程等“八大工程”,茶产业综合产值提升、龙头企业倍增、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143.22万亩,茶产量6.64万吨,综合产值326.35亿元。
(四)普洱市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重要宝库。云南省普洱市“因茶立市、以茶兴市”,享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美誉,是古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源头,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的重要宝库,也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209万亩,茶产量15.2万吨,综合产值450亿元。“普洱茶”品牌价值662.46亿元、品牌强度900入选国家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单,位居第7位。
(五)汉中市茶品牌收益位居全国茶叶品牌前十位。汉中市坚持把茶产业作为陕西省单项冠军产业和汉中市最大优势特色产业来抓,坚持“绿色循环·汉风古韵”定位,按照“稳面积、调结构、提单产、优品质、增效益”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做优基地、做强企业、做精产品、做亮品牌、做活市场。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132.4万亩,茶产量6.8万吨,综合产值380亿元。“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达38.71亿元,品牌收益进入全国茶叶品牌前十位。
(六)安康市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二十强。安康市把富硒茶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通过深化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体培育、科研创新、品牌创建等,茶产业面积规模不断扩张,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品牌市场日趋完善,助农增收成效显著。2023年,全市茶园总面积112万亩,茶产量5.5万吨,综合产值达330亿元。安康富硒茶成为陕西省唯一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目录》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43.8亿元,连续四年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二十强。
二、经验和做法
(一)突出顶层设计、狠抓高位推动。武夷山市成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整合统领全市茶产业相关机构和涉茶业务,形成有职有权、干事管事机制。黄山市突出茶产业绿色食品产业链地位,建立由市领导担任链长的“链长制”工作机制,成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制定了《西双版纳州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安排了3000万元的州级财政资金用于保障产业发展。汉中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链长、分管领导任副链长,2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康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安康富硒茶品牌创建,积极搭建“惠农富硒贷”等融资服务平台,开创茶产业气象指数保险试点。
(二)突出绿色发展、狠抓清洁生产。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建立绿色食品茶园6.83万亩,有机茶园42.5万亩,建成占全州茶园面积60%的86万亩生态茶园,勐海县被列为首批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试点县之一。武夷山市在建成各类生态茶园的基础上,持续推广土壤环境优化技术、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以虫治虫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汉中市集成推广茶园管理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在陕西省率先创建认定生态茶园104个、22万余亩,认证有机示范茶园5万余亩。
(三)突出龙头带动、狠抓企业承载。武夷山市现有注册茶企业8563家,通过SC认证企业1698家,规上茶叶企业37家,市级以上龙头茶企2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黄山市有茶叶生产企业342家,规上茶叶企业1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9家。安康市现有注册茶企业567家,通过SC认证企业225家,市级以上龙头茶企1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4家。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武夷山等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考察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270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