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告

2025-10-27 12:20:54 123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关键的一环。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关键支撑。然而,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劳动力老龄化、农技知识陈旧、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发展,进而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因此,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级行政部门积极出台政策,加强农村人才资源的培育和开发,使得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在数量、质量、结构分布、队伍稳定性以及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与乡村振兴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生活在农村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在农业生产中能够发挥示范或带动作用,为农村发展作出贡献的农村劳动者[1]。我国是农业大国,目前仍有农村人口超过5亿人[2],农业农村建设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劳动力老龄化

当前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到20.0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13.82%,远超“老龄化社会”的标准[4]。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及城市,导致年轻人更倾向于前往城市寻求发展机会。随着年轻人的外流,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劳动力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5]。农村劳动力老化不仅影响农业生产效率,还可能对乡村治理和社会稳定造成深远影响。

2.2农技知识陈旧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农业专业知识技术主要依靠传统的口口相传方式习得,这种方式使得他们对现代农业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劳动力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他们习惯于延续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6]。这种抵触态度导致他们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放视野。专业技术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知识老化现象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这不仅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3劳动力素质偏低

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与全国的平均教育水平相比,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明显较低。特别是在15~64岁的劳动力中,大多数劳动力的学历仅为初中或高中。伴随着农村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对于具备智能技术、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然而,目前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尚难以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求。此外,培训和教育资源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提升。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393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