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也是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完成、“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擘画了清晰的路线图。
这几日,通过原原本本学习全会公报、跟进学习中央新闻发布会的权威解读我深受教育、备受鼓舞。这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下面,我结合个人思想和分管工作实际,围绕“把思想洗礼化为一场全面的自我革命”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初步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检视思想认识的差距,看看是否真正做到了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同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新论断:“‘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这个“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定位,深刻揭示了未来五年在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这绝不是一个寻常的五年,而是一个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冲刺阶段。
对照这一重大判断,我深刻检视自己,发现思想认识上仍存在差距。第一个差距,是对“关键时期”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认识不够深刻。过去,在思考工作时,有时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线性思维”定势,认为“十五五”只是“十四五”的自然延续。但全会精神警示我们,这五年是“全面发力”的五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们依然抱着“稳扎稳打、慢慢来”的心态,就可能错失发展机遇,拖慢现代化进程的整体步伐。这种思想上的“时差”,是对党中央战略意图的领会不到位,也是缺乏“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第二个差距,是对“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理解不够透彻。全会公报全文超过5000字,通篇贯穿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这要求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反思我们县域的实际工作,有时在项目引进、产业发展中,是否还存在“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是否为了短期经济数据的好看,而降低了项目准入的门槛?是否对一些高耗能、低产出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不够、办法不多?这些都是对高质量发展内涵把握不准、执行出现偏差的体现。全会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这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是扎扎实实的、可持续的,而非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第三个差距,是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把握不够到位。全会《建议》将构建高水平安全格局作为重要内容。检视自身,在推进分管领域工作时,是不是有时“发展”的油门踩得很重,而“安全”的刹车系统检查得不够勤?比如,在推动工业园区建设时,是否把环保安全、生产安全的弦绷得足够紧?在谋划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时,是否对未来的债务风险进行了充分评估和压力测试?思想上如果不能真正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行动上就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的风险。与党中央同心同向,不仅要看发展的速度,更要看发展的质量和安全度。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XX县人民政府副县长XX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467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