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观的演讲稿学生
关于幸福观的演讲稿学生(精选9篇)
关于幸福观的演讲稿学生篇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读完了《幸福是什么》这篇章,我感慨万分,我觉得不能浪自己的时间。
这是星期六的早上,“爸爸过来看。”我用手指着我看到的章说,爸爸从房间里出来,仔细一看后说了一些四字词语,我竟然一个也没听懂。爸爸说:给你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只蜘蛛住在庙里,成天听人们讲经,听着听着就学会了,也成了精,可以听懂佛祖说话了。一天佛祖来到这里问蜘蛛:“蜘蛛你知道幸福是什麽?”蜘蛛疑惑地回答:“应该是回忆过去,品味未来吧。”佛祖说给你一些时间,你思考思考。说完了就一道金光飞走了。
蜘蛛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好朋友小草,小草说:“为什麽不对呢。”然后就和另一个人说笑去了。
过了一些时间,佛祖又来问蜘蛛:你现在知道了吗?蜘蛛没有答上。佛祖还是叫它想想,蜘蛛去找他的好朋友小草,这时小草都枯黄了,小草没有理会他。
蜘蛛回到庙里,佛祖早已等在哪里了。佛祖笑着问他:“你现在知道,幸福是什么了吧?”蜘蛛说:“珍惜现在。”突然佛祖笑着飞走了。
我听完了爸爸讲的故事,再上读得这篇课,我也对幸福理解了。
关于幸福观的演讲稿学生篇2福是一杯浓烈的酒,幸福是一杯芬芳的茶,幸福是两情相许,心心相印。追求理想的人,幸福是实现理想。幸福之于莘莘学子,就是考上名牌大学;幸福之于科学家就是科研成果之问世;幸福之于农民就是打粮食。
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又似乎都在经历不幸。越来越的人发现,即使拥有的物质与金钱,并不能保证因此获得的幸福。近几年,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幸福指数”。经济在快速增长,幸福也跟着在增长吗?
长期以来,人们总希望能够找到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关于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从古到今,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我想:做为一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大之幸福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质高,能力强的顶尖人才。教师的幸福也称教育幸福。教师的幸福有其自身的特点: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无限性。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与“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天伦之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德性生活之乐相并列,而称之谓“三乐”,明显含有对教育劳动的精神审美意蕴。教师只有摆脱了职业感的束缚,不把教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出乎自己的需要,像孟子那样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乐,那么他才能在教的活动中自由地、有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和力量,达到‘孔颜乐处’的境界。”
幸福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精神品位和德性。但是创造幸福的能力却不仅取决于精神品位和德性,它还要求创造或实现幸福的其他条件,幸福能力就是主体实现目的和自由所需的主观条件。
、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包括本体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三类。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教科目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性知识实际上是教师应有的综合性的化涵养。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对教学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等等。教师的知识不仅是“心理学化”了的学科知识,而且必须是“化化”、“生活化”的知识。没有对学生及其学习机制的切实了解,没有民族和世界化的整体支撑,不能将学术语言生活化,一个教师即便能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他也是一个枯燥乏味、没有成效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学生听其课味同嚼蜡,躲其课不以为害,评其课嗤之以鼻”。失败的教师当然是不能收获教育幸福的。
2、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
这里的教育能力是教育劳动的实践能力。韩进之教授认为包括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观察能力,注意分配能力,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教育想象能力和教育机智。林崇德教授概括为“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包括对教育活动的计划安排,对这一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以及对教育过程的调节和校正能力。林崇德教授还认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我们知道,教育活动的特点是一种心心相印的主体际性的交流活动。教育过程中充满变数。因此教育不仅是一个严谨的知识授受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灵活性、创造性的艺术过程。没有包括自我监控能力在内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师就不会收获教育的成功,不会体验教育幸福。
3、教师还应当具有审美的养。
幸福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种对主体自由的审美能力。幸福感就是一种生活的美感。因此缺乏美感的人也一定缺乏幸福感。要收获教育幸福,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创造性的教育能力,还应当具有对教育活动过程以及教、学双方的审美能力。这一审美能力既是乐教、乐学的中介环节,也是激发进一步创造性的重要因。教师应当自觉掌握教育的审美评价尺度,学会以审美的心态看教育、看学生、看自己。审美是发现幸福、创造幸福的重要法宝。这一点,正是作者本人近年来不断呼吁建立教育活动第三标准的重要原因。
幸福需要靠似乎与幸福无关的能力去获得,这是一个悖论。但是这正是幸福和幸福能力的辩证法。教师的幸福实现与否取决于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大程度上成为一个真正大写和全面发展的人。
其实一个人想要生活得好,只要获得几种能力就行,教师也不例外:一是自然能力,二是技术能力,三是知识能力,四是与社会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五是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关于幸福观的演讲稿学生篇3有人说:幼儿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人说,幼儿教师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孩子们幸福的引路者;有人说:教师只要心中有爱,履行自己的师德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体味人生的幸福。看到那么老师的付出后,我理解了,幼儿教师的事业是:爱并幸福着。
因为有爱,所以幸福。我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我,他们喜欢依偎在我身边听我讲故事;他们会趴在我耳边,亲昵的说:“老师,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他们会悄悄的藏在我身后捂住我的眼睛让我猜猜是谁;还会在我讲故事时递上一杯水说:“老师,你喝吧!喝完了我再倒。”孩子们的爱是我前进的动力,孩子们的爱让我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孩子们无暇的童心坚定了我对幼教事业的热爱!
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幸福的。孩子的心灵洁净得象清晨的第一滴露珠,滚动的生命里编织着一个个七彩的童话。医生或许只是在某一神奇时刻引领新生命来到这世界,而我却能看到孩子们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进而感受生命再生的喜悦。乐乐是一个思维活跃,任何事情都能激发他想象的孩子,绘画活动中他总喜欢按自己的想法作画,每次他都念念有词,几分钟就完成一幅画。这次画的“我的一家”中,妈妈的头直接连着两条长长的腿,看起来样子很滑稽,小朋友看了都捂着嘴笑,乐乐噘起小嘴不停的向小朋友扮着鬼脸儿,我想他一定有他的想法,于是走上前去问他为什么,他神气地说:“这是妈妈穿旗袍的样子就看不见身子了,我的妈妈穿旗袍是最漂亮的。”在耐心的聆听,仔细理解他的想法后我无不禁惊叹孩子的想象与创造。这时我马上意识到孩子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去表达自己的强烈愿望,于是我在表扬他敢于表现的同时给了他一个小小的建议:“乐乐可以把妈妈的漂亮旗袍画出来给老师小朋友看看,大家一定非常喜欢。”“乐乐还可以画妈妈穿其他衣服的样子,也一定非常好看。”这不仅让他感到自己的画老师很欣赏、很理解,而且也不断帮助他丰富了画面内容。由此,我们还在班内引发了表现人物动态的讨论,时装表演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件件令人惊诧的创造作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也在与孩子们共享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之乐趣的同时,感受到了育人的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