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明城市创建工作XX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明城市创建工作XX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XX市召开全市明城市创建工作现场会,主要目的是,对去年月份以来“五城同创”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点,同时希望通过现场观摩、听取汇报、领导点评,进一步检验成效、总结经验,查找差距、解决问题,动员全市上下振奋精神、坚定心、强化举措,毫不动摇的将创建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上午,我们对XX市明城市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观摩,XX和XX同志全面介绍了XX市推进创建工作的一些经验做法。总的感到,XX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放在全局的高度,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来抓,举措有力,工作扎实,既有力度、又有成效,既有创新、又有成果,许宝贵经验值得总结提炼、借鉴推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认识到位、领导有力;二是精心谋划、发动广泛;三是善于创新、特色鲜明;四是举措扎实、效果显著;五是作风过硬、脚踏实地;六是深入人心、深受欢迎。刚才,各县(市、区)、各经济开发区分别汇报了创建工作情况,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一些做法务实有效,也很有探索性,值得总结,各地各部门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各位副组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点评,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大家要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切实增强开展创建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全国明城市集中反映了一个城市整体的科学发展水平和明程度,是全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全国明城市作为全市一项重点工作,持之以恒深化明城市创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投资吸引力、区域竞争力、明向心力显著增强,市民人居环境、生活品质、明质明显提升。可以说,创建全国明城市,是一项快转型发展、打造城市品牌的龙头工程,是一项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指数的惠民工程,是一项提高市民质、促进社会和谐的载体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明城市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首先,开展明城市创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群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小康社会的标志不仅是人民平均收入水平的提升,重要的是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人民群不仅渴望拥有富足充裕的物质生活、渴望拥有丰富彩的精神生活、渴望拥有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创建明城市测评指标重点关注的是人民群的满意度,与人民群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创建明城市,可以有效地推动各项政策落实,提升各项工作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好地实现和保障群在教育、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权益,让人民群得到实惠。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深入持续开展明城市创建,绝不是单纯为了拿到一块“金字招牌”,最终目的是要让广大群生活的明、和谐、幸福。其次,开展明城市创建是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体现,也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有力支撑。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执政为民就是要为百姓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如果我们连百姓基本的生存环境都不放在心上,不努力去改善,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那又如何赢得百姓的任和支持。创建明城市就是要让百姓生活在舒适、安全、和谐、明的城市环境中,就是让百姓爱党、爱国、爱家乡。这也正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当前,省委提出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的基层党建三基建设,市委提出“一抓双促强三基”,明城市创建恰好是“三基”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一定要将这项工作放在党委、政府的中心位置来抓,真正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第三,开展明城市创建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竞争、实力竞争、水平竞争,最根本的还是一种环境、化和人才的竞争。环境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竞争力。招商引资引智,不仅仅要看你政策条件,还要看你的法制是否健全、社会是否明、管理是否有序、工作是否高效、环境是否优美。只有具备这些要,这个城市才是一个有吸引力、有竞争力的城市。要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得先机,就必须通过深化明城市创建活动,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才能不断提升我市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城市中的首位度和辐射影响能力。第四,开展明城市创建是快推进“三市一中心”建设的迫切需要。市四次党代会描绘了实施“三动三新”战略、快建设“三市一中心”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在这个关键时期深化明城市创建,必将大幅提升我市的综合实力和对外形象,获得大量无形资产,形成新的发展优势,推动我们好地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使我市在高层次上全面发展。
二、肯定成绩,找准问题,进一步强化创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创建工作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从全市推进大会到现在,已经掀起了新一轮创建热潮。特别是市里下发《关于进一步强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意见》《明城市创建网格化管理办法》《“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方案》《办好十件实事》和“五城同创”各专项创城方案后,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响应,采取了一些列措施认真落实、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势头良好,也取得的一定成效。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各县(市、区)、各开发区党委高度重视创建工作,能够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在手上,作为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全市推进大会后都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创建工作;普遍成立和调整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日常办事机构,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现场办、督查通报、举报受理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强了对创城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协调;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各自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专项整治深入。各地各部门积极回应群关切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盐湖区作为中心城区在创建工作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市容市貌整治上积极承接中心城区环卫职能,创新管理机制,成立了城区东、西、南、北、中五个环卫所,细化责任单元,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XX、XX等县(市)深入开展城乡卫生环境专项整治,漂浮的塑料袋、纸屑,小广告,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等方面治理取得显著成效;X县通过取缔土小企业、拆除、改造燃煤锅炉,对老旧车、黄标车的整治,使县城二级以上空气质量达到了275天,全面通过了环保部摘牌验收;新绛县推动“十大创新”谱新篇,采取城市管理第三方监管机制,在社区退休人员、低保户、困难户中选聘志愿者成立明城市监督员大队,对不明行为进行巡查、监督和通报;X县坚持推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整治包街长效机制,每周二带领责任单位到所包街道整理环境卫生;河津市实行“市领导包街、机关单位包段”的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对市容环境、交通秩序、街道绿化等进行全面整治提升;XX经济开发区大力创建“明诚市场”,市场经营秩序明显改观。三是创建氛围浓厚。利用各种阵地,全方位、层次宣传创建工作,全市群对创建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不断提高。盐湖区着力推动机关单位、党员干部、环卫、城管、食药、志愿者等十类人员进社区推进创建工作,开展了“创建明城市,争做明市民”万人签名、“争做明好少年,小手要把大手牵”等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了《五城同创·共助明》艺晚会,在中心城区营造了五城同创的良好氛围。XX市在益广告宣传上探索了很新鲜做法,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XX县在县城建设了“道德园”,设立“善行义举榜”;X县以裴氏家规为引领,广泛开展“家风、家训”创建活动;X县编印《市民明手册》,发放到机关单位、企业、社区学校;芮城县印制了以明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手提袋、一次性纸杯、围裙,向人民群发放;万荣县开设化大讲堂,邀请了纪连海、梁衡等知名学者在万荣开展“化的力量”、“化的内涵”主题讲座,取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坚持龙头引领、协同推进,在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上,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试点城市,5月份省政府还将在运城召开全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现场推进会,向全省推广我市经验;在旅游城市创建上,各旅游景区都悬挂创建宣传标语,启动了第二届“花之海·俏运城”美丽乡村游活动;在卫生城市创建上,去年年底中心城市连续六年获得省卫生城市称;在园林城市创建上,中心城市绿化率、全市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近期还将召开专项推进会并下发工作方案,全面快创建进度。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与国家的测评标准相比,与广大群的期盼相比,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有的单位和部门对创建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创建工作摆上应有位置,把创建工作等同于日常工作,没能放在全局高度来安排部署;二是存在上热中温下凉的现象,市县乡村工作力度层层递减,有的只重视城区对乡村、城乡结合部缺乏管理,工作进展不平衡、不协调,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工作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自上而下抓落实的机制还有待完善,专门抓创建的力量配备不足,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不够有力;四是在体制机制上仍有短板,市区两级事权划分不够清晰,市区之间、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还不够畅通;五是专项治理上力度仍需强,特别是在垃圾山、污水治理、交通拥堵、城中村改造、市民不明行为等方面的整治力度不够大,长效机制不健全,整治效果时有反复;六是宣传发动还不够广泛,与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七是责任追究不够有力,这方面强调的,真正落实的少,督查督办不够经常、不够及时,问责追责不够坚决、措施不硬。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切实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