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家长会发言稿: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想对于大班家长来讲,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孩子要上小学的话题。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入学准备,我们到底该做点什么准备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聊四个话题,第一,家长在入学准备中常见的问题;第二,幼儿在入学后可能面临的问题;第三,家长应该做的准备;第四,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家长在入学准备中常见的问题
、过于紧张或过于轻视
而对孩子即将成为小学生,有的家长可能会过于紧张,过于焦虑,怕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怕孩子不会听讲,学习成绩落后。往往这种过度紧张的情绪会给孩子常来负面的影响。当然,也有的家长过于轻视,没有做积极的准备。我们常说过犹不及也,希望我们都能掌握好这个尺度,帮孩子顺利过渡。
2、过于重视学科知识准备,把入学准备小学化
这是很大班家长容易产生的误区。每到大班,都会有部分家长把孩子转到私立机构的学前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部分课程。也有的给孩子报个辅导班,周六周日去学习小学知识。这类学前班大通过机械的重复性地练习,让孩子死记硬背小学一年级第一册书的内容。这种教育方式既缺少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又缺少小学教育的系统性和丰富性。违背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效果甚。学前班学习的内容在一年级还要重复学习,尽管短期内表现突出,但一个学期后,优势就很难保持了。
对于提前上学前班的孩子来讲,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学习了正常孩子应该一年学习的内容。试想一下,按这样的推理,幼儿园大班要提前学习一年级知识,小学六年级要不要学习初一知识,初三要不要学习高一的知识,高三要不要学习大一的知识呢?很显然,这是不科学的。
我们要尊重孩子年龄特点和生命发展的规律。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欲速则不达,过早的训练,需要花的时间,付上大的代价,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心,不利于孩子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3、忽视习惯能力的培养,把入学准备简单化
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只关心物质上和知识上的准备,忽视了孩子生活习惯,学习能力及交往能力的培养,把入学准备简单化了。
4、吓唬孩子,把入学准备魔鬼化
有个别家长常吓唬孩子说:让小学老师来管你!看你上小学怎么办!小学老师可厉害啦,如果不认真听讲,老师要批评的上小学不能这么玩,不能看动画片,每天要写作业。家长这种把小学魔鬼化的说法,对孩子是一种误导,容易使孩子对上小学产生恐惧感。
二、幼儿入学后可能面临的问题
德国哈克教授根据他的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应常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
、关系人的断层
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要求严格,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
2、学习方式的断层
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适应。
3、行为规范的断层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可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4、社会结构的断层
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伙伴分离,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5、期待水平的断层
家长和老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的时间。
6、学习环境的断层
幼儿期间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科目学习,有作业、受老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产生学习障碍。
三、家长应该做哪些准备
(一)物质上的准备——优质、便利、安全环保
、学校的选择
入学准备首先要确定一所学校,让孩子早些知道要去的小学很有必要。一般情况下家长会为孩子选择教育优质、交通便利的小学,目前很家长在择校、择师上煞苦心,每位家长都有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但是还要特别考虑孩子上学的便利,小学六年若每天在路上耽误一两个小时,六年下来时间惊人,不仅浪时间,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2、住房或交通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