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写作”的策略问题
我在之前的章已经说过,写作有明显相对性,没有绝对的方法,没有一层不变、“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准则。正所谓“无定法”,关键是看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什么人,因为什么事情,用什么种。
愚以为,高明的写作者懂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因而变,用“解函数”的思维来对待写作,好比现在制造业领域的“柔性制造”,不像以往生产什么就卖什么,而是别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按用户需求“柔性”地安排“生产工艺”,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
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也是一个“制造”过程,写作者是“内容生产者”,只不过所生产的产品是字产品罢了,不过终究还是要遵循商业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以用户为中心,柔性化写作、个性化定制。
如何树立柔性思维?有五种策略。
心中有数,悟透相对性
德国哲学家歌德曾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那么,从事写作的人,在学习书本理论时,也要用“两只眼睛”来看问题,一只眼睛看书面上相对固定的经验,一只眼睛要看到背后的“相对性规律”。
为重要的是,理解写作的相对性原理,把写作的方法放到具体的时空背景中去理解,不可把方法绝对化。
学会取舍,体现批判性
批判就是对已有事物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