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的副作用
几乎所有关于“笔杆子”的章都只提及其正面作用,认为“笔杆子”的能力强,悟性高,对料的驾驭能力强,思想深刻;并且能够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强与领导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仅对组织贡献大,而且对自身升迁十分有利。这些都是不错的,不可否认,“笔杆子”这项工作也是十分辛苦的。有人在5月2日这天发戏称:“笔杆子”的52就是5+2,休息,就是5个料,2天时间,助攻;就是料写了5小时,修改了2小时;这些调侃的话无不透露出一丝无奈。但是只关注“笔杆子”的正作用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其一定的副作用,副作用的认知可以好助推正作用的发展,从而顾全个方面的问题。
“笔杆子”之所以易获得青睐,就在于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表现的全面,有力度,也体现做事的认真以及思考的全面。这样看来,笔者认为有三个维度的副作用蕴含其中:一是掩盖组织中干事者的作为,对于重要的、全面的事情,在完成后几乎都需要提交字报告,领导者也对字料的呈报感兴趣;领导者往往受到意识偏差的影响,认为“笔杆子”的功绩大,在整个事情办理过程中有着大的作用,而将具体的操作者的贡献缩小化。二是字拥堵,领导者偏重字料的作用,不论事情的大小均要提交书面料;虽然这属于“笔杆子”的专长,但一些小事情也需要写料无疑重负担,各类稿堆积一起,造成无形的浪,甚至将口头谋划的作用也变得乎其。三是字真实情况,稿作为传递息的重要方法,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往往影响领导决策的正确性,领导者对“笔杆子”过分依赖,很容易出现由于“笔杆子”的误差而导致的重大失误。
“笔杆子”的字水平很高,是难能可贵的,但也可能会利用字能力投机取巧。一些产出的字料看起来十分美好,但经不住深入挖掘,内容务虚化、粉饰化,没有贴合实际情况。领导者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够对每篇稿深入研究,容易错失时机,不能发现苗头性问题。此外,“笔杆子”的价值观念若发生变化,稿写作就会避重就轻,掺杂个人思想,阻塞上级了解真实情况,借机谋取个人私利,这样的后果骇人听闻。比如,“笔杆子”写出的料将小问题复杂化,营造极端重要气氛,显示自己所谓的能力水平;对于某件事夸大其词,领导者便依据“笔杆子”的提议下大功夫准备,对组织中资源调配过度,产生浪,并且“笔杆子”还可能与被调配的力量或是领导者产生利益共同体,从调配的资源中获取利益,这样以来,共资源中的一部分会悄然变为私有资源,我们可以称这类可变化的资源为“模糊资源”。“模糊资源”的不确定性恰恰就是利益攫取者的抓手。长此以往,这类的恶性循环会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