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向的人,适合当领导?
外向和内向不是割裂二分的,卡尔·荣格(CrlGustvJung)说过:世上绝没有一个纯粹的内向的人,或者一个纯粹的外向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存在的话,那么他会在精神病院里。人的心理是复杂,不是每个行动选择都可以用外向、内向的性格诠释。但在现代社会,内向的性格特征确实会对很人造成困扰,比如有很人说自己在共场合会感到焦虑,也有人认为内向性格特征是成功的阻碍。今天分享的这篇章,来自苏珊·凯恩关于“内向性格的力量”的TE演讲,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因为“不够外向”而焦虑的朋友正确认识自己,发现内向性格特征在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力。
内向≠害羞
而是接受和处理刺激的方式不同
当我九岁的时候,第一次去参夏令营。我妈妈帮我整理好了我的行李箱,里面塞满了书。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极为自然的事情。因为在我的家庭里,阅读是主要的家庭活动。
听上去你们可能觉得我们是不爱交际的,但是对于我的家庭来说这真的是接触社会的另一种途径。
野营时,老师把我们集合在一起,教我们学会“噪音,喧闹,我们要变得吵一点”这样体现露营精神的庆祝口。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变得吵闹粗暴,但我还是和大家一样欢呼口,为了表现得合群。
我尽了我最大的努力,但我只是想等待可以离开吵闹的聚会去捧起书的那一刻。
但是当我第一次把书从行李箱中拿出来的时候,同学就走过来问我:“为什么你要这么安静?”安静是我们的露营口“喧闹”的反义词。
当我第二次拿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满脸忧虑地向我走了过来,接着她重复了关于“露营精神”的要点,并且说我们都应当努力去变得外向些。于是我只好把书放回行李箱,整个暑假都没有再打开。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这样的故事发生过很次,每次都在告诉我出于某种原因,我的宁静和内向的风格,并不是正确道路上的必需品,我应该地尝试一个外向者的角色,而在我内心深处感觉得到,这是错误的。
为了改变这种偏见,我们需要真正了解“内向”到底指什么?
内向和害羞是不同的,害羞是对于社会评论的恐惧。内向的是,你怎样对于刺激作出回应,包括来自社会的刺激。
心理学博士PerpetuNeo曾从脑化学物质角度比较内向者与外向者。相比于外向者,内向者的巴胺阈值敏感性低(巴胺是一种与奖励相关的化学物质,它会使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巴胺阈值越低,人就越容易感到亢奋。也就是说,内向者对社会刺激敏感,而外向者需要强度较高的刺激才能精神亢奋。另外,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在社会场景下所采取的神经通路是不同的。
内向者的神经通路被称为长乙酰胆碱通路,这就意味着外部刺激能在内向者的大脑中经过的区域。其中一个就是右额叶岛皮层,就是大脑中勘测错误息的部分。
内向者可以注意到各种细节,因此他们可以很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另一个部分是大脑额叶,负责评估结果的区域。这就意味着内向者的大脑十分忙碌,他们总是在担心不好的事情发生。在发表言论之前,他们倾向于从自身的长期记忆里提取息避说错话。
因此,内向的人最能感觉到他们的存在感,即使在独处的情况。当他们存在于安静的,低调的环境中,这往往是他们精力最充足、最具有能力的时候。但实际情况是,原本内向的人为了获得社会与大的肯定,强迫自己积极地与其他人沟通,踊跃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很努力把自己活成一个外向的人。但其实当内向的人接受太社交刺激,无论是在团体中,还是嘈杂的环境下,他们的神经系统很容易就会不堪重负。所以说,内向者想要把性格天赋发挥到最大化,一个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自我激励机制和环境。2内向性格的力量独处成就思辨与创造力事实上,历史上一些有改革能力的领袖都是内向的人。举一些例子,埃莉诺·罗斯福、罗沙·帕克斯、甘地,这些领袖都把自己描述成内向、说话温柔甚至腼腆的人。他们虽然站在万人瞩目的聚光灯下,但他们经常浑身上下都显得无所适从。
而这恰恰是一种属于他们自身的特殊力量,因为人们都会感觉这些领导者同时是掌舵者,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指挥别人,抑或是享受人目光的聚焦。
他们处在那个位置因为舍我其谁,因为他们行驶在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