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写的都提了?
我从985院校硕士毕业,在国家部委一干就是十五年。十五年中,阅尽了机关人事。我曾经一起共事的同事,有几位已是省部级,有几位是现任驻外大使,有朋友跨入正司、副司岗位。看到一些年轻干部,苦苦摸索的事情,对我这样的“老家伙”,只不过是常识而已。与我这样的“老家伙”聊聊,捅破“窗户纸”,年轻干部能少走少弯路啊!
总结十五年部委工作经验,我发现:仕途好的朋友,他们有惊人的相似点。
能写的人,在机关里被领导称为“秀才”。前述发展好的同事,无一例外,都是“秀才”。我也曾被称为“秀才”。
我32岁提副处,36岁提正处,仕途发展比较快!我入部后被分到一个业务司局的综合处。准确地说,由于这个业务司局规模不大,只有3人出头,设五个业务处、一个办室。由于没有专门的综合处,司内综合业务就由我处(五处)兼着。当时的司领导最经常的批示就是:“请五处商各处办”、“请五处商相关处办”。
我上学的那个年代,大学还没有扩招,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研究生凤毛麟角。我作为司内罕见的硕士,很写稿任务,自然成为我的工作。我每天各种写,处理各种体的。勤奋努力,很快我就上手了,慢慢地成为了一个写手,或者叫“秀才”吧。最重要的是分管部领导交代的稿,其次重要的是一把手司长交代的任务,再次是主管司领导交代的任务……按照官职大小,依此类推。
起草的稿子,处长要先改,然后分管司领导改,然后司长改。通常领导没有时间告诉你他为什么这么改。你要自己揣摩为什么。有些改动纯属领导个人习惯,你不用理会,下次按照领导习惯来即可。时候是领导站位高,改的很有水平,你要认真学习。
遇到召开全国性会议,就要班点了。如果国务院分管领导出席,那要提前很长时间准备大领导的讲话稿。给越大的领导准备讲话稿,就要写的越宏观,或者说“虚一些”,偏重于形势分析,以及提出要求。而司长的工作报告,则要尽量写“实一些”,具体一些,要有细节。总之,写了,各种套路就熟了。
我们作为司里的小笔杆子,要与部政研室的大笔杆子交流。如果说我们是“省队”,部政研室的笔杆子就是国家队。当然了,国务院研究室(国研室)的水平高,但当时我作为小经办,接触不到国研室的顶级大笔杆子。部政研室的同事,倒是给了我不少实用的指导。
事情不的时候,就读报。我尤其喜欢经济参考报,把好章剪下来,分门别类整理好。至今我还保留着2年前的好几大本“剪报”。写料的确有些技巧,但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综合处嘛,必须学习,走在其他业务处的前面,不然怎么服务领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