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被边缘化,我没有选择“躺平”
在职场生存,我们都避不了有时被边缘化的尴尬,被边缘化后该怎么办?是自暴自弃,还是凤凰涅槃?
我曾是个机要员,一干就是五年,后来去了秘岗,干了不到半年,又被“发配”回边缘的机要岗。
被调回原岗位“回炉再造”,是因为新的机要员调去别的重要部门,单位人手紧缺,领导觉得我“适合”,就让我回去。
我感觉自己像是一颗被随意摆弄的棋子,被随意支配。
平复了被“随意打发”之后的心情,我开始琢磨,回到老岗位,如何干得好?
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和干过机要的同事比,我的差距在哪里?
2、如何在这个岗位上成长?
机要岗工作较为简单,就是每天按时取件、送件,相当于“快递员”,保证件按时流转、别误事,没什么含金量,这是我以前的认知。
所以就这么中规中矩干了5年,没出错,也没出彩。
对比后来新的机要员,她只干了半年,便调去核心部门。
仔细回顾,我发现,她比我会干了。
先是做人。
机要员最大的优势是,接触领导。
我送件时,呆呆站在领导旁边,等领导阅完,转身就走,没有、也不敢过交流。
她呢,会瞅着时机,向领导汇报思想、交流心得,或者适时给领导提出建议,角色定位已不只一个小小的机要员。
再说做事。
由于件较,我经常只看标题、不看正,导致领导问起件中相关事项时,我答不上来,后来领导便不再问我。
她无论忙、也不管谁在旁边催促,都会沉住气,耐心看完所有件,用铅笔标注重点,该复印的,提前给领导复印好。
以前她字功底不好,干了机要之后,写料水平大幅提高。
相比之下,这5年来,我忙于传送件,即使掌握着海量优质资料,依旧过不了写作关。
即使每天出现在领导面前,依旧不会表现,换了三任领导,都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我深刻剖析了自己,发现是认知出了问题,有3个刻板印象,让我变得敷衍了事。
第一个是,混日子思想。
我总觉得,老鼻子劲考进体制内,就算完成“人生大事”,没必要再努力。
体制内按资排辈,到了一定年限,相应的待遇都会给,熬也能熬出头,没必要奋斗。
再看那些拼命表现、班的人,没见得比混日子的人了什么好处,既然一样的工资,能少干为什么要累着自己?
现在工资这么少,我就干该干的活,干一分,我都不乐意。
在这种强大的“自我保护”意识下,我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可想而知。
写下这些想法时,我感到十分可怕。
天哪,我真的无法把此刻的这个人,和当初面试时激情澎湃、真心实意讲情怀愿奉献的那个人,联系起来。
事实上,和我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