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优化治理结构,融合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效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着力提升乡村治理实效。
一、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坚持立制度、培典型、抓整顿,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以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以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以其他经济和社会组织为补充的“一核元”村级组织体系。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强化村级后备力量教育管理,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力量培养选拔制度,完善村级后备力量档案,确保每个村动态储备2人以上后备力量。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机制,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推进乡村振兴不胜任不尽职的予以调整。坚持动态管理、滚动整建,重点整顿“十二种情形村”,常态化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动态开展排查整顿,按照“一村一策”研究整顿方案。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个,2个行政村村均集体经济6万元,切实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强化乡村治理抓手。坚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推进,强“一厅一室一站”乡村治理阵地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治理效能。着眼强自治建设,推行民主议事协商模式,统筹设置党群议事厅,定期召集群进行民主协商,充分发挥群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强农村法治建设,创建“说事、议事、主事”村民讲台,开展“群说、乡贤论、榜上亮”等道德评议活动,做到“村里事村民商量着办”,让村民自治落地生根。积极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着眼强德治建设,推进村级新时代明实践站建设,建立“红黑榜”制度,红榜表扬好人好事,黑榜批评不明行为,着力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新风。推行“党员积分+网格管理”融入式共治模式,结合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将党员履职情况同积分管理挂钩,充分发挥党员在网格化农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