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肃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薀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螀一、相对性状
袇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蒄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节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蕿、实验过程(看书)
羇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
袅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
螀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莈相关概念
肇、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芆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表现出来的性状。
蒂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莁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膇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蒃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膄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膀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N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55)
芇等位基因:决定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袄3、纯合子与杂合子
薁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袈显性纯合子(如的个体)
芇隐性纯合子(如的个体)
芄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莃4、表现型与基因型
蚇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莇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蚅(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
6、螁杂交与自交
蚀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蒇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螂附:测交:让F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蒃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葿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薆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膃亲代基因型
羁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芈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蚆⑴
薄×
蚃
芁全显
螆⑵
羅×
膁:=:
肀全显
袆⑶
莆×
袃
蝿全显
袆⑷
薃×
芀::=:2:
薇显:隐=3:
羆⑸
羃×
羂:=:
薀显:隐=:
肆⑹
莄×
蒀
荿全隐
膆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螅亲代基因型
膂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膈⑴
芅至少有一方是
膆全显
蚀⑵
膁×
莅全隐
芃⑶
莂×
羀显:隐=:
蒅⑷
蚄×
肄显:隐=3:
蝿五、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蒅正确地选用试验料;
肅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因子)
薂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蒈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薅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蒆、指导杂交育种:
芃原理:杂合子()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
薁杂合子():(/2)n
蚅纯合子(+):-(/2)n(注:=)
薂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
蚁()子一代(F)的基因型是____,表现型是_______。
艿(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螅(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其中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
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莃答案:()Tt抗锈病(2)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性状分离(3)TT或TtTt
肈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腿2、指导医学实践:
蒄例: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他们再生小孩发病的概率是______。
袁答案:、/4
肁例2:人类的指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一种畸形。如果双亲的一方是指,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____。
腿答案:或%或/2
袅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薃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袀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芈(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芆二、自由组合定律两种基本题型:共同思路:“先分开、再组合”
肁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虿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莈
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莃、指导杂交育种:
螃例:在水稻中,高杆()对矮杆()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RR,应该怎么做?
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蒈附:杂交育种
螄方法:杂交
膁原理:基因重组
蒁优缺点: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
薈2、导医学实践:
膅例: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母亲表现型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致病基因p控制),问:
①该孩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则
羂只患指的占________,
膀只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
蚈既患指又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__,
薅完全正常的占_________
莀答案:①ppPpPp②3/8,/8,/8,3/8
羈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蚈第一节减数分裂
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肂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螇(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螈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肃、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薀减数第一次分裂
螀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N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袇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蒄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节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蕿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羇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袅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螀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莈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肇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芆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蒂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莁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膇精子的形成
蒃卵细胞的形成
膄不同点
膀形成部位
芇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袄卵巢
薁过程
袈有变形期
芇无变形期
芄子细胞数
莃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蚇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个卵细胞+3个极体
莇相同点
蚅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螁四、注意:
蚀()同源染色体①能联会的一对染色体;②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③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蒇(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螂(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蒃(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N的变化规律
葿(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薆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膃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羁它的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种卵细胞。
芈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蚆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
薄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
蚃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芁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螆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羅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膁减Ⅱ前期减Ⅰ前期减Ⅱ前期减Ⅱ末期有丝后期减Ⅱ后期减Ⅱ后期减Ⅰ后期
肀有丝前期减Ⅱ中期减Ⅰ后期减Ⅱ中期减Ⅰ前期减Ⅱ后期减Ⅰ中期有丝中期
袆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莆一、萨顿的假说
袃.假说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蝿2.假说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袆()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薃(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芀(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薇(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羆3.方法:类比推理法,得到结论正确与否,还必须进行实验验证。(教P28“类比推理”)
羃4.证明萨顿假说的科学家是摩尔根,所用实验料是果蝇。
羂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明
薀.实验(图解P29图2-)
肆2.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莄3.基因和染色体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教P32图2-)
蒀第三节伴性遗传
荿、XY型性别决定方式:
膆染色体组成(n对):
螅雄性:n-对常染色体+XY雌性:n-对常染色体+XX
膂性比:一般:
膈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雌雄异体的植物,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芅2、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蚄()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膈①男>女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