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中央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粒扣子”,是重塑党风政风的“关键一招”。自2012年12月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今天,我们围绕“五破五立”开展专题研讨,既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再学习、再对标,更是对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再检视、再提升。下面,我结合学习体会和工作实际,从五个方面谈一谈认识和思考。
一、带头破除“观望心态”,倡树履职尽责之风
观望心态本质上是政治站位不高、责任意识淡薄的体现,表现为对政策执行“等一等、看一看”,对工作推进“推一推、动一动”。破除这种心态,必须从思想、制度、行动三个维度发力,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
(一)以思想铸魂筑牢责任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部分干部存在观望心态,根源在于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认识停留在“一阵风”“走过场”的错误认知上。要深化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必修课,通过“三会一课”、专题辅导、案例剖析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软约束”而是“硬杠杠”。例如,某市开展“作风建设大家谈”活动,组织干部对照典型案例撰写心得体会,通过思想碰撞、灵魂触动,有效解决了“学归学、做归做”的问题。
(二)以制度建设压实责任链条。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破除观望心态,必须构建权责清晰、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要建立“清单化”管理机制,将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细化为具体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质量标准;完善“闭环式”督查机制,运用大数据平台对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关键领域进行动态监测,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实行挂牌督办;健全“精准化”考核机制,将作风建设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严肃追责问责。某省直单位通过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制度,有效杜绝了“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
(三)以示范引领激发担当作为。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要坚持“头雁效应”,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中走在前、作表率。带头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执行“无会周”“发文审批”等制度;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推行“四不两直”工作法,真正做到“身入”更“心至”;带头接受群众监督,畅通“线上+线下”举报渠道,主动公开个人重大事项。某县委书记坚持每月开展“基层夜话”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现场解决问题,这种务实作风带动全县形成了“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浓厚氛围。
二、带头破除“保守心态”,倡树开放创新之风
保守心态是改革发展的“绊脚石”,表现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习惯于“穿旧鞋走老路”。在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必须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以开放视野拓展路径,推动作风建设与时俱进。
(一)以理念更新打破思维定式。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破除保守心态,首先要打破“经验主义”“惯性思维”的束缚。要树立“严管就是厚爱”的理念,认识到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不是束缚干部手脚,而是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树立“制度创新”的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数字化手段提升作风建设效能;树立“刀刃向内”的理念,敢于自我革命,主动查找制度漏洞和工作短板。某地探索建立“负面行为清单+正向激励清单”双轨管理机制,既划出纪律红线,又明确担当作为路径,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二)以方法创新提升工作质效。面对作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在监督手段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慧监督”平台,对公务消费、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进行实时预警;在教育形式上,打造“沉浸式”廉政教育基地,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教育感染力;在考核评价上,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公信力。某市开发的“清风在线”APP,实现了作风问题“随手拍、即时报、马上查”,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五破五立”锻造新时代干部队伍优良作风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7800.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