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提升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2025-08-09 07:03:52 123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周末时间,把全县32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386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2个重点领域党支部书记共432名“领头雁”集中起来办班,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举措,也是立足我县“十四五”规划攻坚期、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关键年现实需要的主动作为。刚才,县委组织部通报了上半年基层党建巡查发现的17类32个问题,这些数据背后,既有共性的“不会干”,也有个性的“不愿干”,更有少数同志存在的“不敢干”。借这个机会,我想以“三问三答”的形式,和大家掏掏心窝子、鼓鼓劲头子、理理路子。

一、第一个问题:今天的“书记”,究竟该是什么角色?——从“身份认知”看政治责任的硬核要求​​

在座的各位,有的是“一肩挑”的“当家人”,有的是“主心骨”的“领航员”,但无论岗位如何变化,“党组织书记”这个称谓,首先意味着“政治身份”的升级、“责任清单”的加码。

我先给大家讲两个最近的“小故事”:上周三,我去XX镇XX村调研高标准农田建设,村支书老周带着“两委”班子在田埂上开了3个小时现场会,从灌溉管道走向到机耕路宽度,逐条征求种粮大户意见,笔记本上记满了“王大伯家3亩地要绕开树桩”“李婶子的农机房得留5平米”这样的细节。当天晚上,他又组织党员志愿者帮留守老人张大爷搬运化肥,直到月上梢头。另一个故事是XX社区的新支书小吴,上任3个月,把“居民议事厅”从线上搬到线下,在小区凉亭开了12场“板凳会”,解决了飞线充电、快递堆放等17个“鸡毛蒜皮”,最近社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42%。这两个故事,折射出基层书记的两种状态:一个是“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的实干派,一个是“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里”的贴心人。

但反观巡查反馈的问题,仍有少数同志存在“角色错位”:有的把书记当“官帽”,开会念文件、下村转一圈,对群众急难愁盼“装看不见”;有的把党建当“副业”,认为“抓经济是硬指标,抓党建是软任务”,甚至出现“支部活动靠应付、党员教育靠转发”的现象;还有的把责任当“甩锅”,遇到拆迁安置就推给分管领导,碰到信访积案就踢给包村干部,忘记了自己才是“第一责任人”。

这里,我要重点强调三个“必须”:必须把政治建设作为“根与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从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关于“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的重要论述中找方向,从省委“强双基”工程中明路径,确保上级决策部署在基层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必须把“书记抓党建”作为“必修课”,既要挂帅又要出征,每月至少主持1次支委会研究党建工作,每季度带头讲1次党课,每年牵头解决2-3个党建难点问题;必须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经验交流”,记住一个公式:“群众诉求响应率=(主动走访次数+问题解决数量)/群众来访总量”,我们的目标是要让这个比值超过90%。

二、第二个问题:当前的“本领”,到底缺在哪里?——从“能力短板”看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挑战​​

上周,我翻看了县委党校做的《基层书记履职能力调研报告》,里面有组数据很扎心:63%的村支书反映“面对土地流转、集体产权改革等新任务,政策把握不准”;48%的社区书记坦言“新媒体时代做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还有22%的机关党支部书记提到“党建与业务‘两张皮’,不知道如何融合”。这些问题的背后,暴露的是我们在“三种能力”上的短板。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提升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295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