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注入了强劲改革动能,提供了强大制度保障。改革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用兼备,以体立用,以用显体,需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
1.深化改革,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化维度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前提,是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通过改革,更好地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体系;既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最终通过思想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和塑造广泛的社会共识及认同感,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维度。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仅包括经济上的繁荣,也包括文化上的繁荣,中国不但要成为经济强国,也要成为文化强国。文化繁荣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文化建设又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基本、深沉、持久的精神力量。未来,不仅需要继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更好地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还需要不断提高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关乎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包容性”,中华文明的基因历来不是冲突对抗,而是交流互鉴。中华文明不仅要向世界贡献丰富的文化内容,更要贡献真正开放包容的态度和胸襟,推动人类文明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2.返本开新,坚守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核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前提是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地位,这就要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坚守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决定》提出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正是站在这一高度提出的整体性论断。文化领导权关乎政治领导权,把握文化领导权就是要把握意识形态建构权、上层建筑主导权、社会舆论引导权,这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明以止,化成天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更加璀璨的中华文明的核心议题。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总体位居世界前列。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整体部署,持续挖掘和整理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需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给传统要素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和当下的表达形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核集中表现于核心价值观体系。道德力量是支撑社会公序良俗的根本性力量,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凝心聚魂,以“第二个结合”引领新时代德治社会建设,构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结合的道德教育体系,乃是维护文化内核主导地位的关键性体制机制。
3.充实提高,优化文化内容生产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217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