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在新的奋斗征程中,高等教育必须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目标、关键、重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明确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发挥重要作用。
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刻把握改革规律,总结改革开放宝贵经验,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提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七个聚焦”,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是纵观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得出的深刻结论,也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抵御困难挑战的现实所需,需要我们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第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制度的优越性要靠治理效能来彰显。当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各类利益诉求更为多样、问题矛盾更为多元,必须更加注重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观照制度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通过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检查监督,强化改革举措的落实落地。以改革完善制度、以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以治理能力保障制度实施,形成与现代化国家相匹配的制度现代化。
第二,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深刻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发展。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要解放和发展技术含量高和配置效率高的生产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破行业、地方保护等所有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传统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第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际局势急剧变化,这要求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与安全保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科技安全水平,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安全水平,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绿色发展与生态安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治理能力与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发展和安全提供制度保障,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
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重点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217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