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北州政协调研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旅游产业是乡村地区极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党中央、国务院将乡村旅游纳入“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之中,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乡村旅游发展作出安排。202x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青海,亲自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重大战略蓝图,提出打造产业“四地”重大要求,为青海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遵循。今年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到青海视察,对青海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指示。年初以来,州政协紧紧围绕州委“243”发展布局和“三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将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主题作为协商议政课题。6月至7月份,州政协经济委牵头,组织州直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经济界委员,先后深入全州摸底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对全州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海北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自然生态资源、历史人文资源互补,主题特色突出,具有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区位优势突出。海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是我省进疆、入甘的北部重要门户,是全省旅游发展“一圈三线”战略布局北线的核心地段,更是青甘跨省环线双向通行的必经之地。州内“三横四纵”道路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国道315线、227线联通四方,张汶高速、西和高速贯穿州境,是青海少数“铁、公、机”俱全的地区。二是自然风光聚集。海北面朝青海湖、背靠祁连山,拥有祁连山、青海湖两个国家公园,有着“祁连归来不看山,刚察归来不看海”的美誉。境内湿地与沙漠相连,草原与雪山相映,林海与峡谷相依,孕育了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是“大美青海”的浓缩版、精华版。三是历史文化厚重。海北是历史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草原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荟萃之地,西王母的传说在这里孕育,丝绸之路南线从这里穿过,仓央嘉措、王洛宾在这里留下足迹,“两弹一星”精神在这里传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热藏族服饰”“回族宴席曲”“青海湖祭海”“阿柔逗曲”。四是发展基础坚实。“中国原子城”“祁连山下好牧场”“碧波荡漾青海湖”“百里油菜花海”品牌享誉海内外。“甘青环线”“环湖骑行”等精品线路已负盛名,酒店餐饮、客服导游、营地交通等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海北美丽乡村建设、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省412个精品旅游景点中,海北境内有85个,位居全省第二,目前已建成A级旅游景区24家,培育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9个、乡村旅游接待点101家,星级旅游饭店32家。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州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民俗文化、康体养生、美食体验等特色主题活动,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民宿、自驾车营地、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等一批新兴旅游业态悄然兴起,祁连山生态牧场、天境圣湖托茂部落景区、蕃域火山温泉酒店等一批网红打卡热地不断涌现,初步形成了形态多样、模式多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成为了乡村产业振兴新的“引爆点”。
(一)坚持高位推动,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始终坚持把发展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从州级、县级层面成立全域旅游、5A级景区、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联席会议及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等,全面部署全域旅游示范区、5A级景区创建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等工作任务,将文化旅游工作全面融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个方面,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强顶层设计,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了《海北藏族自治州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出台了《关于促进文旅融合推进“三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海北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督查监督考核办法》,先后编制了《海北州全域旅游规划》《海北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海北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各县也相继配套完成乡村旅游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等,及时制定《海北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州旅游发展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注重基础建设,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持续抓好公共厕所、旅游交通、停车场、标识标牌、安全保障、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将其纳入社会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体系,全力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海晏县紧抓“交旅融合”机遇,持续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功能,串联起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文伽牧场、金沙湾风景区等旅游景点,乡村旅游公路实现了“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的历史性改变。又比如2017至2021年间,全州共完成文化旅游总投资124.4亿元,实施了“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祁连阿咪东索景区、达玉民俗村景区、湟鱼家园景区、照壁山景区、州县两级智慧旅游数据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厕所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三)加大产业投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支撑不断巩固。坚持以打造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基础,引导各级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倾斜投入,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比如“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1015万元乡村旅游扶贫资金对祁连县八宝镇麻拉河村、门源县浩门镇煤窑沟村等45个村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又比如2021年至2023年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00余万元,实施乡村旅游项目13项,推动形成了乡村旅游民宿、自驾车营地、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等一批新兴旅游业态,成功开发了刺绣、唐卡、祁连玉、皮雕、华瑞藏毯、蜂产品、奶制品等40多种文旅产品。
(四)推进文旅融合,乡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全面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建设,“123”A级景区创建全面加速,建成运营环湖北岸特许经营点6处、祁连山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点15处,打造打造露营基地37处,特别是青海湖同宝山、金沙湾露营基地和圣泉湾体验区正在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举办王洛宾音乐文化旅游节、青海湖诗歌节、青海湖赛马交流大会、中国原子城半程马拉松、祁连山之夏交响音乐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展示评比等重大活动。推进“非遗进景区”,相继举办青海湖祭海、阿柔逗曲、回族宴席曲展演、华热藏族服饰展示、非遗文化展示等活动,积极培育文旅产业市场主体,全州现有文旅企业133家,其中规上文旅企业3家。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以乡村旅游为龙头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2300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